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教学设计方案5篇(精选)
范文
    教师上课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是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系统规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双脚的平衡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
    2、大胆探索,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平衡板沙包篓子图画一张磁带鼓面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热身运动,我们都是不倒翁。
    二、游戏活动:
    1、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2、提出要求再次游戏。
    三、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玩平衡板。
    2、利用平衡板搭桥
    A:幼儿集体游戏。
    B:河面变宽,幼儿探索方法传递沙包。
    C:加大难度,幼儿再次探索。
    D:再次加大难度传沙包,并进行比赛。
    3、游戏:找朋友
    四、放松活动:
    听音乐欣赏图画,放松身体并有序收好平衡板。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环保的基本常识;
    2、给学生们灌输绿色环保的理念;
    3、让学生们找一找身边的环保搭档。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理解很容易,实施却很难。环保意识人人都有,但真正关系到每个人身上时,做的却没有说的多。要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我们现在环境所存在的危机,也要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环保之中。
    教法:
    介绍环保常识,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环保搭档,并动手做出教材中的环保小搭档
    教学准备:
    1、准备胶水或胶棒。
    2、搜集关于环保的标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常识介绍
    环境保护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时刻都有环保的意识。下面就介绍一下有关环保的常识:(可利用PPT进行展示)
    1.第2__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所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
    5.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
    6.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甲 基汞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7.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富营养化。
    8.水体被污染的程度,可由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等多项指标综合表示。
    9.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还有氯氟烃、甲烷、氮氧化合物、臭氧等气体。
    10.一氧化碳是一种可以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汽车在开着发动机停车等候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量较多。
    11.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101-20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级,属轻度污染。
    12.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
    13.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14.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15.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 皮书》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6.生物圈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17.如果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1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瑞士的首都。
    19.酸雨是指pH值<5.6的大气降水。
    20.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21.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22.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联合国因此把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23.1991年在中国发起并主办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二十一世纪议程》。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统称为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呼吁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从此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
    26.因为矮牵牛花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花的颜色可随周围空气二氧化硫含量的多少而有所改变,所以称之为敏感植物。
    2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8.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二、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寻找身边的环保搭档,让学生们积极发言。
    第二课时
    一、动动手
    根据教材中的“展示我的环保搭档”用手边不用的废纸制作简单的小笔帽。
    二、最后总结
    首先让学生发言,经过两课时的学习,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关环保的知识。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
    (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
    (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小鸡体验在草地上捉虫的快乐。
    2、在游戏中根据任务寻找相应的虫子,并能按数、大小、颜色取物。
    知识准备:
    1、已学会儿歌:小小鸡,早早起;来到花园里,张大眼睛看一看,小虫小虫捉住你。
    2、了解小鸡基本的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知道小鸡最喜欢吃虫子,常常会到草地上捉虫子吃。
    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虫子(撒落于户外的草地上),小鸡头饰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虫子
    3、三种颜色的盒子(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天气真好,小鸡都要到草地上去玩啦!(孩子们带头饰,边唱歌边来到草地上,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
    2、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捉虫子吃吧!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大家一起来找虫,每次念完儿歌才能去捉虫。
    1、自由找虫
    自由念好儿歌开始去找小虫,看谁找的又快又多?(提醒小鸡们取了盒子去找虫)数一数你找到了几条小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按数找虫
    你们吃饱了吗?再去捉点小虫,(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提醒小鸡根据数字找相应的虫子。
    3、按数、色捉虫
    宝宝们吃饱了,现在帮妈妈也去找点虫子吃吧!可是妈妈要吃的虫子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小鸡们根据数、颜色找虫子。
    你帮妈妈捉了几条什么颜色的小虫?放在相应颜色的盒子里。
    4、按数、色、大小捉虫
    我们大家都吃饱了,可是家里的爸爸还没有吃呢,我们一起来给爸爸找些虫子吃吧!爸爸要吃的虫子也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大小标记)小鸡们根据数、颜色、大小找虫子。
    你帮爸爸捉了几条小虫?什么颜色的?大的还是小的虫?放在相应大小的盒子里。
    三、高高兴兴回家
    今天我们的本领可真大,自己的小肚子吃饱了,还帮爸爸带了这么多的虫子回家,它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快点回家给爸爸吃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裤子比一比。
    a、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b、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a、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b、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a、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b、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1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