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2)
内容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6: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