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申论热点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内容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网校授课:>>>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背景链接
    2015年7月,网络发起评选“教师十大烦恼”,结果评职称赫然名列榜首;《中国教育报》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54%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非常不合理。这些实例和数据,都说明教师职称评聘积弊颇深,亟需深入改革。
    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会议认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解析
    [问题分析]
    一方面,改革以公正合理为价值取向。目前,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无法打通,中学教师最高可以评副高,小学最高等级却仅为中级,因此有老师在评上最高职称后,便会产生惰性思想。通过改革,统一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扩大到初、中、高级,拉高了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这意味着只要工作有成绩,中小学教师也有机会在职称方面与大学教授平起平坐。再如职称评价,目前主要由行政力量主导,易造成一线教师吃亏、行政领导吃香的不合理现象,在改革后建立起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可最大程度让教学回归,提升一线教师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改革还突出科学评价、有所侧重。不少教师之所以为职称疲于奔命,就在于评价体系与教学实际存在一定脱节,考外语、发论文、拼证书……这些都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却未必能“等值兑换”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这些标准都是“硬杠杠”,很多老师为了考外语不得不牺牲备课时间,本末倒置;强行要求中小学老师搞科研发论文,也不符合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取向。改革之后,对教学实践、师德的考量,让教师安心教书,让教师提升道德修养,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保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特别强调职称评价标准要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让广大的乡村教师群体看到了希望。以往,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乡村教师评职称难度要比城市里的教师难度大很多。提升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推动农村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又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危害分析]
    其一,职称评聘是妨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个人发展的绳索。晋职意味着涨薪,但是近乎苛刻的指标分配,使绝大部分一线教师陷入了晋职无望的纠结和痛苦之中,滋生了“永远无法改变,可以无所作为”的消极教学思想。
    其二,职称评聘严重透支了教师的工作精力。晋职手续繁琐,材料太多,使教师不堪其烦。有教师戏称,准备晋职材料,等于抄写一部《红楼梦》。
    其三,职称评聘设置的“硬杠杠”太多,教师疲于奔命。职称评聘实行的是量化评分,涉及的权项往往多达几百条,欠缺一项则极有可能面临落聘,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必须格外留意、绞尽脑汁地去拼五花八门的证书。
    其四,职称评聘是滋生教育****的温床。捉襟见肘的指标,常常成了行政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专利”和“摇钱树”。指标买卖,钱权交易,利益互换,感情照顾,严重损害了公平公正,丑化了教育行政形象。
    其五,职称评聘是人际关系的毒药。上百人竞争一个指标,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怪象。其间的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排挤打击、阿谀奉承,真是丑态百出,玷污了人格,扭曲了心灵,弱化了校园和谐。
    [参考对策]
    对此专家建议: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