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最深的记忆。我们现在随口说出的古诗文,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就应该学古诗文经典。在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考生可以利用典故,引用到申论写作中,这样可以使文章增加文采。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故,希望可以为广大考生的申论文章写作提供一些素材。 【为政】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释义: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为此,老子提出“知足常足”的观点,对统治者的无厌欲求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警告。 2.“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 释义: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 【法制】 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释义: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释义:这是张居正上疏神明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 【民生】 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释义: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和情怀。尾联“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作者为民效力愿望的真诚坦露,堪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2.“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释义: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