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申论热点分析:底线思维 |
内容 | 【背景引入】 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困难阻碍对,我们既要要爬坡过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又要有坚持原则、利剑高悬的谨慎。这就要求我们拥有底线思维。 【政策内涵】 底线思维的内涵: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治理智慧。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底线体现的是质变量变规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一旦量变突破这个临界值,也就是突破底线,就达到质变的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必要性】 1.做事不讲原则,毫无底线,莽撞冒进。 2.做事畏首畏尾,为官不为,消极保守。 【重要性】 1.底线思维是坚持原则的要求。 2.底线思维是最高目标的追求。 3.底线思维是全局意识的体现。 底线思维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立”与“废”的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不仅思考底线是什么、底线在哪里、跨越底线有什么危害,让我们心中有数,而且关注矛盾的转化过程,思考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如何防患未然、掌握主动,如何化危机为契机、变挑战为机遇。 【具体应用】 1.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2.系统排查全面防守。 3.防范的关键是落实。 4.完善公共政策的配套体系。 5.重视舆论的作用。 【写作素材】 教育为考生总结如下写作素材: 1.只有时常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头脑,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把改革的方案举措虑周虑全,既“想一万”,又“想万一”,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才会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稳定力。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既是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底线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就能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重天。 6.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 7.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