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
内容 | 【背景链接】 家庭医生,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而今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综合分析 【标准表述】 [意义分析] 家庭医生服务有助于重点疾病防控,提高患者问诊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有能力的乡镇卫生医师和公立医院退休临床医生是家庭医生构成的主体,这也有利于充分挖掘现有医护人力资源,使之向基层倾斜。家庭医生有条件更深入地了解签约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和病情,这种服务形式有利于防止过度医疗,更好做到医保控费。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一方面,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患者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导致呈现出“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错位格局,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就会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疑虑] 一方面,执业医生无法满足庞大的就医需求。在供需两端严重不平衡,医生工作压力大,医患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医护群体愿不愿意、有多大精力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否保证服务质量,是否会加剧医院看病难,令人担心。 另一方面,家庭医生服务费用虽然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共同承担,由此减轻了签约居民的负担,但是,高价格享受高质量服务的原则,决定了财政状况良好的家庭,将有机会邀请名望和资质更高的医护团队上门服务。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的失衡性。 此外,由于现行意见主要鼓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加入家庭医生,难免让人产生公立医院是否会因此失去公立性的疑虑。 [参考对策] 教育专家总结如下对策: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疗人才等优秀医疗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第二,要加大签约家庭服务的意义、作用等宣传,让普通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家庭医疗签约服务工作。 第三,强化医生职业道德和服务观念教育和转变,让更多的医生愿意、积极接受“家庭医生”这一新角色,并愿意积极为此努力和付出。 第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让分级诊疗等为“家庭签约医生”制度普及和推广的相关基础医疗制度和工作落到实处。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