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2017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常识大全:辨析盗窃/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
内容
    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一直以来是事业单位考察的重点难点,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学员经常出现分不清楚三种罪名的情况,以下就其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对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进行分析:
    一、近年真题:
    16年事业编真题:甲将与其有私仇的乙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丙路过,见乙不省人事,遂将其所戴的价值2万元的名表偷走,本案中
    A甲和丙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构成抢劫罪
    D甲和丙共同构成盗窃罪
    【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甲故意把乙打昏,所以甲是故意伤害;丙单纯的利用乙不省人事而拿走名表属于盗窃罪,若乙倒地是丙造成的即构成抢劫罪。故本题答案为B。
    15年事业编真题:15.甲与乙系同事,甲觊觎乙的手表(价值1万元)已久。某晚聚餐,甲故意将乙灌醉,乙不胜酒力,意识不清,甲主动提出送乙回家,行至某偏僻处,甲取下乙的手表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答案】B。解析:甲觊觎乙手表,说明甲具有非法占有乙手表的目的,而后甲实行的将乙灌醉和提出送他回家的行为,都是为了非法占手表而具体实施的行为。最后甲趁乙意识不清的时候将表拿走,这属于一种秘密窃取的行为,故构成盗窃罪。故本题答案为B。
    二、.知识点分析: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体方面:
    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上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年龄均为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形式方面:
    无论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都在于抢,而对于盗窃罪则是秘密窃取,采用的是偷盗的行为。
    三、手段方面:
    抢劫罪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而抢夺罪和盗窃罪没有。抢劫罪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抢劫罪有对人的暴力手段,而对于盗窃和抢夺均没有对人的暴力手段。
    四、立案标准:
    抢劫无论数额大小,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抢夺罪的立案标准为500元至2000元以上(《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为一千至三千元。
    所以对于三者的区别,大家以后可以根据以下思路进行辨析。首先,通过是否存在暴力成分和是否秘密进行来区分,盗窃罪秘密进行,而抢夺、抢劫均是公开的。其次,通过是否对被害人的人身实施暴力手段以及是否造成人身侵害,抢劫通过对他人的暴力取得他人财物,而抢夺只是对物的暴力,不对人身产生侵害。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