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科技工作总结 |
内容 | 第一篇: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与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是整个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自2010年初学校内部体制改革院系调整以来,学院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搞好全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学院在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多次召开了由教授和博士组成的申报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申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项目的质量。 2010年,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36项。其中,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10项,立项1项;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项目2项,立项2项;申报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立项1项;申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4项,立项4项;申报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立项1项。并成功申报了校级重点课题3项,博士基金2项目,青年基金1项。年度科研经费总额为71万元。 二、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高 院系调整后,学院的教职工减少了16名,科研成果的总体数量也相对减少,但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数量差距不大。本年度,学院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38篇(2009年为76篇),其中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29篇,占总量的76.3%(2009年为70.2%)。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10篇(2009年为SCI收录11篇,EI收录25篇)。2010年度申报发明专利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2009年申报了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项)。 三、继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在加强已有科研平台(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还整合资源积极申报其他形式的科研平台。目前,2010年申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工程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已获得立项(经费700万元)。 同时,光学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有: 1、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高。2010年,光学工程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共31项(2009年为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额为107万。发表学 术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4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 2、梳理了实验室研究方向。经学院的论证和调研,结合学科前沿和学院基础等情况,将原有的4个研究方向调整为新型激光器件、微纳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光伏器件及系统、光信息处理技术共5个研究方向。为以后实验室的发展指明的方向。 3、积极推进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电子科技集团44所、重庆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加大了开放课题的力度,以课题的形式与四川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4、配合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为实验室配备了2名专职的实验员,加强了实验室内部的管理。 四、科研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2010年,学院共引进5名博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资源,学院“新型功能材料物性及应用”科研团队成功申报为市级创新团队。另外,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准备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事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已经预留了专门的经费,准备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建稳定的科研团队,将科研团队的建设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10年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都有为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波教授;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新强研究员;重庆教科院中教所中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周智良研究员;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保钢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方亮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亚波教授等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有10余名教师外出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 六、科研管理上新台阶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学院认真完成了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学院还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提高学院科研成果质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学院在配合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时,对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进行了调整。不再要 求科研工作量(即科研分),而是对已发表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等进行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 2、以成立教学科研办公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工作理念。不断改善管理和工作模式,转向“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着手纸质科研档案电子扫描存档工作。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全院的科研档案进行清理,完善了部分缺失的档案,并对所有的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扫描存档。目前已完成了一半。 总的来说,2010年学院根据各个学院发展的方向、学科特色、资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开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但也存在诸如科研成果数量偏少,高水平论文和高级别项目少,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完善和提高。 2011年科研工作计划 2011年是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2011年学院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围绕学校未来五年实现由教学型师范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转型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建学院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学院的内涵、质量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先进的制度文化,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院科研工作2011年将重点抓好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组织并做好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通过校外专家、学院学术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加强申报项目的指导和审核,提高立项率。 2、加强“光学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顺利完成上级部门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2011年,光学工程实验室搬迁至大学城后,对实验室的面积、仪器 设备等将进行调整和增加,力争在完成评估工作的同时,将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申报成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3、在2010年基础上,做好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确保科研团队的良好运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4、抓住学院搬迁的机遇,做好实验室的布局和规划工作,整合资源,积极申报工程中心。 5、完成2010年度科研成果的网上登记、核对、科研量化等工作。 6、完成学院纸质科研档案的电子扫描存档工作。 7、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前来讲学,并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术活动。 第一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全校科研工作大会胜利召开,贯彻落实了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促进了学科协调发展,科研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1.项目立项丰硕。下半年,取得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0项,部省厅项目137项。立项校级课题88项。 2. 科研平台建设上一台阶。顺利完成第一批7个重点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期满考评工作,完成新一轮重点建设创新团队申请组织、立项评审工作,立项9个重点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3.推动学校与成都市签署市校“教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我校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9个学院分别与成都市7中、12中、外国语学校、4中、9中等9所成都市国家级示范中学签订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并派教师挂职锻炼。 4. 加强成果报奖,扩大成果社会影响。全年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8项,获三等奖2项;申报四川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组织申报教育厅人文社科奖40项,初选后推荐上报16项。 5.全年教师共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7 篇,EI收录70篇,中文权威期刊论文160篇,CSSCI收录159篇,出版著作、编著、教材103部,申请专利25项。 6.组织“第六届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术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3个,举办学术讲座31场,资助出版高水平著作17部。 7. 完善《四川师范大学应用项目成果资料汇编》,加强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签订横向合作课题163项,到校横向经费达到 1600多万元。 8.组织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四川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调研与编写。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 2009年12月25日 科 研 处 2005年6月17日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