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临床助理医师微生物学辅导:正粘病毒
内容
    正粘病毒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一个种,流感病毒(influenza)为流感的病原体,
    分三型:
    甲(A)型—抗原易发生变异,引起大流行
    乙(B)型—局部暴发, 致病性低
    丙(C)型—婴幼儿(病情轻微,抗原稳定)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为80-120nm,初分离的有时为丝状或者杆状。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 由三部分组成,核心、衣壳和包膜。核心为单负链RNA,分节段,甲、乙型8个节段,丙型7个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亚型。衣壳为核蛋白,是主要的结构蛋白,同RNA一起称为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上还附者RNA聚合酶。
    包膜双层结构
    内层—基质蛋白(MP)也具型特异性
    外层—脂质双层(源于宿主细胞膜)
    包膜上镶嵌两种刺突,血凝素和神经胺酸酶。
    血凝素(HA)—呈柱状
    凝集红细胞—通过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凝集,即血凝现象,鉴定病毒(定性)
    吸附宿主细胞—与受体结合
    抗原性—产生相应抗体, 中和病毒,并且抑制血凝,可定型。
    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
    参与病毒释放:水解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促进成熟病毒体的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促进病毒从细胞的解离。
    抗原性—非中和抗体
    (三)分型与变异
    n 根据NP、MP、分型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发生变异)
    n 根据HA、NA抗原性将甲型分亚型(HA 1-16、NA 1-9)
    n HA与NA抗原性均易发生变异
    n 流感病毒命名法
    型别/宿主种别/分离地点/序号/年代(H、N亚型)
    n 变异—HA与NA的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性漂移—抗原结构发生经常性, 逐步的连续改变
    原因:HA或NA基因发生突变或人群免疫力选择造成的
    特点:变异幅度小(<1%),属于量变(亚型内变异)
    结果:引起小规模流行(1-3年)
    抗原性转变—突出的、激烈的、不连续的改变, 形成新的亚型
    原因:HA和NA的基因突变或重组
    特点:变异幅度大(20-50%),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
    结果: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造成大规模流行(10-15年)
    (四)培养特性
    (五)抵抗力
    较弱,对干燥、紫外线、乙醚等敏感,不耐热,56℃30min灭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发病2-3天传染性最强), 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
    致病机制:
    病毒局部增殖(不入血)—细胞变性坏死、纤毛脱落—扩散至下呼吸道, 引起病毒性肺炎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流感)
    潜伏期:1-4天
    发病期:局部症状:上感症状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
    并发症:继发细菌性感染, 可死亡
    免疫性:SIGA有保护作用,只存留几个月。同型抗HA抗体有短暂免疫力(1-2年)三型交叉保护,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流行期 根据典型症状 作临床诊断 实验 室检测新变异株
    1病毒分离
    2 血清学诊断
    3 快速诊断
    四、防治
    n 降低发病率
    n 接种疫苗—流行株或灭活、亚单位疫苗
    n 干扰素
    n 中草药、抗生素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