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定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一定结构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记录工具。 账户的结构 会计要素的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三个部分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 2、负债类账户,余额在贷方,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贷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类账户,余额为零,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收入的转结 5、费用类账户,余额为零,贷方登记费用的转结,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 6、利润类账户,余额在贷方,贷方登记利润的形成,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则相反) 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分别计入对应的借贷两方)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除了设置资产,负债等账户外,还可以设置共同性账户) 例1:美的公司接受甲公司入火,甲公司投入货币资金10000元,存入美的公司银行账号。 分析:这项经济业务,涉及资金类账号“银行存款”、所有者权益类账号“实收资本”两个账户,两者都增加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会计分录 定义: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指出其应登记的账户、方向(借或贷)和金额的一种记录。由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和记账金额三项要素组成。 举例: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增减变动 第二步,根据增减变化确定会计科目应使用的记账符号(借或贷) 第三步,根据经济业务,对照标准,确定各会计科目涉及的金额 第四步,以一定的规范方式加以记录 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现金制。以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判断标准,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以收入或费用是否应该赚取作为标准,一般是企业采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