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7年考研政治考点解读:认识论 |
内容 | 1.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反复性。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1)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 (2)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 (3)科学理论是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2)同时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