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实务强化讲义(5) |
内容 | 2A312000施工技术 1. 施工测量 (1)原则:由整体到局部。 步骤: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点→主轴线→细部放样 (2)基本工作:测角、测距、测高差 (3)测设方法: · 直角坐标法 · 极坐标法 · 角度前方交会法 · 距离交会法 · 方向线交会法 (4)高程测设 b=HA+a-HB 即:b+ HB =HA+a (5)工程测量仪器 1)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精密(DS05, DS1,一、二等水准测量), 普通(DS3,三、四等及一般),DS10 精度: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mm) 2)经纬仪: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精密(DJ07, DJ1,DJ2,), 普通(DJ6) 精度: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秒数。 3)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数据记录装置 2. 岩土工程分类 3. 土方填筑与压实。土方填料的要求 4. 常见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1)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开挖”的原则。 (2)基坑开挖的程序: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3)基坑开挖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 (4)防止对地基土扰动:人工挖土,15~30cm;机械开挖,15~20cm(铲运机、推土机)、20~30cm(正铲、反铲、拉铲) (5)井点降水,水位降低至坑底500mm以利挖方进行,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 5. 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压实功、土的含水量、每层铺土厚度。 6. 基坑验槽:验槽方法通常采用观察法,辅以扦探法,扦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观察法、扦探法、轻型动力触探。 7.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 砖石基础,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毛石大于3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细砖或碎石处理。 (2)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气温超过30°C,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3) 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由高处想低处搭砌。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4)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养护方法:保温法、保湿法。 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5)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1) 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缓凝减水剂; 2) 保证强度,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内外温差(25°C); 4) 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 预埋冷却水管; 6) 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 7) 设置后浇缝; 8) 二次抹面。 (6)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方法: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 静力压桩采取:分段压入、逐段接长。 (7)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8. 影响梁正截面破坏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截面形式。 适筋(塑性破坏)、超筋、少筋(脆性破坏) 斜截面破坏的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荷载形式、箍筋和弯起钢筋的含量。配箍率。 斜压(多)、斜拉(少)、剪压(适当) 梁的截面尺寸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布置在受拉区。 9.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 ≥C25, 25mm,且不小于钢筋直径d 10. 单向板:双向板 (1)两边均布支承,长边与短边之比≦2,应按双向板; 长边与短边之比2-3,宜按双向板; 短边受力,长边布置构造筋 长边与短边之比 ≥3,可按单向板。短边受力。 (2)单向板短向布置受力筋,长向布置分布筋。 (3)双向板比单向板受力好,板的刚度大。短边方向弯矩较大,,短边方向的跨中钢筋宜放在长边方向跨中钢筋的下面。 连续梁、板: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