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实务强化讲义(30) |
内容 |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A312042 了解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地下防水工程的一般要求 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 2.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二、结构自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砂率35%~45%。 2.基础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外围剪力墙与底板交接处留出高于底板300mm 墙体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3.地下室结构要分段进行流水施工或设置后浇带时,会产生竖向的混凝土施工缝,应加设200mm 宽的止水钢板,厚度为2mm,在浇筑混凝土前放置于施工缝处。 三、地下室卷材防水 (一)底板防水层施工 1.基层含水率不大于9%,底板卷材搭接缝距墙根部应大于600mm,两幅卷材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上、下两层卷材不应相互垂直方向铺贴。 2.卷材铺贴好并经检查合格后在防水卷材上面做50mm 厚的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永久性保护墙防水抹1:2.5 水泥砂浆,保护层15~20mm 厚。 (二)墙面卷材的铺设 1.卷材沿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50mm,上、下层两幅接缝应错开 1/3 幅宽。 2.卷材铺贴好,经检查合格后,在防水层外侧抹20mm 厚的1:3 水泥砂浆保护层。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屋面防水等级分为I~Ⅳ级。其中: Ⅰ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25 年,采用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设防; Ⅱ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15 年,采用二道防水设防; Ⅲ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10 年,采用一道防水设防; Ⅳ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5 年,采用一道防水设防。 (二)屋面防水要求 屋面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 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 (三)卷材防水屋面 1.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 (2)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3)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可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4)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卷材的铺贴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铺贴连续多跨的屋面卷材时,应按先高跨后低跨、先远后近的次序。 (2)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卷材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时,应优先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或机械固定法。 (4)防水层采用满粘法施工时,找平层分隔缝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宜为1OOmm。 (5)立面或大坡面铺贴防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并宜减少短边搭接。 (6)卷材屋面的坡度不宜超过25%;当坡度超过25%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措施。 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可采用冷粘法、热粘法、热熔法和自粘法。 热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熔化热熔型改性沥青胶时,宜采用专用的导热油炉加热,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0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180℃。 2)粘贴卷材的热熔型改性沥青胶厚度宜为1~1.5mm。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厚度小于3mm 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2)采用条粘法时,每幅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应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应小于150mm。 (四)涂膜防水屋面 1.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前后两遍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2.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当屋面坡度小于15%,可平行屋脊铺设;当屋面坡度大于15%,应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进行。 3.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4.涂抹防水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二、室内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技术准备 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防水材料的技术要求,并宜在5oC 以上。 (二)施工技术要点 铺设防水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200~300mm 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 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制造的技术要点 钢结构制造技术主要是焊接H 钢的制造,其中控制主焊缝全自动埋弧焊的焊接质量为关键技术。 1 焊接变形的控制 自动埋弧焊电流大,热量高,构件易产生变形(翼缘板角变形; H 钢的纵向弯曲;H 钢扭曲变形) 来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针对焊接工作的需要自行制作了一个专用的工作台,将H 钢的四条纵向角焊变为船形焊,以保证焊缝的焊透,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熔敷金属。这是对焊接变形的第一步控制。 (2) 根据翼缘板与腹板的不同配置调整焊接参数,将角变形控制在3 mm 以内,然后用翼缘矫正机对其进行校正。 (3) 纵向弯曲是由于H 型钢单边受热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造成的。通过实验决定利用后续焊缝的残余应力平衡上道焊缝的残余应力的办法,即第1、2 道焊缝焊接时,电流调至下限值,第3 道焊缝焊接时,电流调至平均值,在最后一道焊缝焊接时,将电流调至上限值,以期消除变形。如采用上述措施后仍有少量变形,则在后续工序中用火焰法予以校正。 (4) 扭曲变形与纵向弯曲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因此,也是通过合理调整焊接顺序,以后续焊缝的残余应力来平衡前面的焊接残余应力。 2 自动埋弧焊的焊接参数的确定 (1) 焊丝直径:在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焊丝直径将直接影响焊缝的熔深。随着焊丝直径的减少,熔深将加大,成型系数减小。 (2) 焊接电流:对焊缝熔深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焊接电流。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熔深将增加。 (3) 电弧电压: 电弧电压低时,熔深大、焊缝宽度窄;电弧电压高时,熔深浅、焊缝宽度增加;过分增加电压,会使电弧不稳,熔深减少,易造成未焊透的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咬边、气孔等缺陷。 (4) 焊接速度:如焊接速度增加,焊缝的线能量减少,使熔宽减少、熔深增加,然而继续加大焊接速度,反而会使熔深减少,焊接速度过快,电弧对焊件加热不足,使熔合比减少,还会造成咬边、未焊透及气孔等缺陷。 3 构件变形的校正及几何尺寸的控制在焊接H 钢生产中对构件变形的校正,主要采用三种方法:火焰校正法、机械校正法和反变形法。 (1) 机械校正法主要校正翼缘板的角变形,在专用的翼缘矫正机上,通过机械力进行反复的强制性校正,直到角变形量符合标准为止。 (2) 火焰校正法主要用于校正H 钢的纵向弯曲变形,在拱起的一侧用火焰加热至850 ℃~900 ℃,在翼缘板上进行条形加热,在腹板上进行三角形区加热,加热后用冷水进行跟踪冷却。加热时根据不同的变形量,控制加热区的大小和加热的温度,以防校正过量和出现过烧现象。 (3) 反变形法用于控制端头板焊接变形。在端头板焊接前,在施焊部位的反面用大号气焊枪进行烘烤,产生残余应力,待正式施焊时达到焊接残余应力平衡。最终实现端头板的平整。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