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第五章(1) |
内容 | 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 5、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 6、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1、12-14)。 二、辨析题 1、教师职业也是一种专业。 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2、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错误。因为教师违法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收到法律的保护。 三、简答题 1、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教师是日呢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领会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 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 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 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创造性指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育规律; 2)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下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光焰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自身可以称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里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