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文言虚词“乃”用法辨析
内容
    实用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虚词“乃”用法辨析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