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考语文备考试卷(一) |
内容 |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污涩(sè)逞(chěng)能悲怆(chuàng)剽(piāo)悍 B.怅(chàng)然肌腱(jiàn)劝诱(yòu)遒(qiú)劲 C.红绫(líng)甜腻(nì)沟壑(hè)妒忌(jì) D.蜷(quǎn)伏娴(xián)熟不羁(jī)相觑(qù)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驯良抽搐恍惚妄下断语B.窥伺庇荫苍穹进退维谷 C.疮痍犷野怂恿略胜一筹D.观瞻畸形悲楚眼花潦乱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 D.高翔的男中音和刘丹的手风琴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B.斑羚不但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而且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 C.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D.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猫》的作者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 B.《斑羚飞渡》写了斑羚们由于种群数量过多而面临生死抉择时的举动。 C.《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作品还有《昆虫记》。 D.《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长篇笔记体小说。 6.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每小题3分) 为了更好地认识狼,了解狼,你所在的班级为此举行了一个以“走近狼”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我们来共同参与。 (1)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个开场白。 (2)班上要建立一个“与狼共舞”的网站,目的是希望每个喜欢狼的人都能了解狼。这个网站上目前已经设立了以下三个栏目及栏目宗旨: 栏目栏目宗旨 王者的魅力收集狼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历史的背影介绍狼的历史发展 远方的哭泣有关狼的生态保护以及措施交流 但大家均认为栏目太少,内容不丰富。你认为可以再增添哪些栏目? (3)狼在中国有悠久的生活历史,我们汉语也与狼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成语,如“狼吞虎咽”“如狼似虎”等,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成语,并说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顾野有麦场顾:顾及,顾虑 B.止有剩骨止:通“只” C.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 D.一狼洞其中洞:动词,打洞 8.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无丝竹之乱耳。 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9.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只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记述的故事。 D.清朝的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唐朝的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阅读文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用5个小标题归纳出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2分) 1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良心的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3分) 13.下面语句中的“似乎”“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1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从作者对自家猫的判断错误一事中,你有什么感想?(3分)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顾野有麦场顾:顾及,顾虑 B.止有剩骨止:通“只” C.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 D.一狼洞其中洞:动词,打洞 8.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无丝竹之乱耳。 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9.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只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记述的故事。 D.清朝的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唐朝的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阅读文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用5个小标题归纳出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2分) 1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良心的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3分) 13.下面语句中的“似乎”“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1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从作者对自家猫的判断错误一事中,你有什么感想?(3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