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实例与点评 |
内容 | 设计意图: 一、深入挖掘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注重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感知物体来认识区分物体,形成表象,再上升为图形符号,然后回到生活中来应用各种物体。学生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知识。通过分析教材,我进一步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数学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注入情感,投入学习,体验知识。教材中渗透了分类思想和注重让学生“做”的思想,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 二、了解学生,组织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之前,我首先对我的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深入思考。我们一年级有41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分成4人、5人小组围桌而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有关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课前我也作了预习的安排,让学生自己从家中找来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物体,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的学习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教师不能死用教材,应驾驭教材,使教材教法同学生、同课堂一样充满活力,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做到这一点,我认真研究比较,寻找差异,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等都作了反复思考。精心编制了较合理的教学环节,确立了较科学的课堂活动形式,并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本课我侧重于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分类、辨别、命名;并将认识活动放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与活动中去,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 创设情境 1、摸一摸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文具盒、书、苹果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 2、分一分 师: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请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小组讨论出方法后,分一分小组中的实物。)小组汇报分类方法:按大小分,按形状分,按滚动分等分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等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本节课从魔术袋开始,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再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以一种玩乐的心态,兴高采烈地把从生活中收集的物品分类。这里只是整体的感知,凭着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渗透着数学的分类思想,而并不对各类物体给予具体的命名,只是从熟悉的凌乱物体中,跨入到有序的分类阶段,从熟悉的地方生发出新的“风景”。)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