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三 |
内容 | 8.《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9.*《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暱,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