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六
内容
    39.《杜陵叟》
    这是一首叙事诗,新题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重点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2)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3)急敛暴征求考课。
    (4)京畿尽放今年税。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味本诗的深刻主题。
    理解本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重点词语: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全诗。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重点句子: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重点词语:
    (1)朱门沉沉按歌舞。
    (2)沙头空照征人骨。
    (3)中原干戈古亦闻。
    (4)遗民忍死望恢复。
    背诵全诗。
    43.《炉中煤》
    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44.*《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
    掌握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5.*《北方》
    作者艾青,现代著名诗人。本诗选自艾青诗集《北方》。
    理解本诗在写作上注重用形象展示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
    分析本诗的结构:前三节用一系列具体形象表现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现出北方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蒙受的灾难;末一节抒情述理,着重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必胜的信念。
    46.《门槛》
    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篇选自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理解这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
    分别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等的象征意义。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煌。
    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
    理解、分析词中触景生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
    重点句子: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重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背诵全词。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层次。
    分析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
    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句子: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重点同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望故乡渺邈。
    (3)何事苦淹留。
    (4)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4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辙,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豪放词的开创者。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分析掌握全词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体味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点词语:
    (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转朱阁,低骑户,照无眠。
    (3)千里共婵娟。
    背诵全词。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
    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在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重点句子: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重点词语:
    (1)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诵全诗。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理解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
    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句子:
    (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重点词语:
    (1)遥岑远目。
    (2)倩何人。
    背诵全词。
    52.*《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背诵这首小令。
    53.《长亭送别》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本篇是其代表作《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理解这折戏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崔莺莺的离愁别恨和叛逆精神,理解本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雅致的特色。
    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句子: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重点词语:
    (1)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2)煞强如状元及第。
    (3)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54.《前赤壁赋》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本文情感变化线索,据此划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分析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由本文了解文赋具有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结构特征和骈散相间的语言特色。
    重点词语:
    (1)举酒属客。
    (2)纵一苇之所如。
    (3)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舞幽壑之潜蛟。
    (6)泣孤舟之嫠妇。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侣鱼虾而友麋鹿。
    55.*《宝玉挨打》
    作者曹雪芹,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理解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其根本原因。
    说明贾宝玉、林黛玉、贾政、薛宝钗等人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掌握本文在同一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特点。
    56.*《风波》
    本文选自鲁迅的《呐喊》,写的是1917年张勋复辟在江南水乡引起的风波。
    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了解环境描写在表现时代背景、烘托小说主题中的作用。
    理解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分析七斤和赵七爷的性格特点。
    分析说明人物对话、白描手法、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掌握小说结尾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57.*《断魂枪》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理解小说中时代背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
    分析拳师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理解文中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写作手法。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5: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