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2 |
内容 | 六、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俄莩而不知发。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虚也。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3)虽如是,其敢自谓见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遗乎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2)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3)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4)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智勇多困于所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