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考研专业课复习指导:文类学 |
内容 | 第四章 文类学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也叫文体学、体裁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2)谢天振指出:文类学研究对象分为三方面即: 1)文学分类的研究, 2)文学体裁的研究, 3)文学风格的研究。 2、名词解释: 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 3、列举一个文类学研究的案例 杨宪益1983年在中美双边第一次比较文学的讨论会上提出,通过对李白的古风与古代波斯诗人莪默凯延(欧玛亚·海亚姆)的鲁拜体诗歌的比较,追溯欧洲十四行诗的起源,可能受唐代新兴诗体的影响,中介是鲁拜诗体。 第五章 主题学 1、主题学与主题研究的不同 (1)主题研究:探究的是某一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观念,重点在于研究作品的内涵。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 (2)主题学也研究作品的主题,但它的任务不是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而是探索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里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 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2、主题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而是研究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变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根源。 3、名词解释: (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 3)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2)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的学问。 (3)情境:情境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境包括三个因素 : 第一,特定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第二,特定的情况——事件;第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