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演绎推理之复台命题推理及错误警示精讲
内容
    不同类型的命题,有不同的推理形式及推理规则,推理规则都是形式有效的规则(公理或定理)。本节只介绍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运用的复合命题推理规则。
    一、充分条件命题、推理及错误警示
    充分条件命题的形式是:p则q。符号表达为:p—q。其中p为前件,q为后件。
    可理解为:前件成立(真),后件就必成立(真)的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命题。
    在推理语句中,可以根据“关联词”断定充分条件命题。识别充分条件命题的关联词及语句形式有:
    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A必然B;A一定B;A离不开B;A肯定B;A必须B;A需要B,A是以B为条件的;A是B的基础等等,都表示:A对B是充分的。
    注意:有些语句往往省略关联词,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断定。如:
    期盼成功的人懂得刻苦。
    逻辑语义是:
    如果是期盼成功的人,那么都懂得刻苦。
    在省略“如果……那么……”的情况下,前、后件的逻辑关系未变。
    
    即:如果p,那么q。否定q,一定否定p。
    符号形式:[(p—q),一q]→一p
    解读:如果患肺炎,那么就发烧。不发烧,所以:没得肺炎。
    上述符号形式中:
    右箭头“→”是蕴涵符号,读:如果……那么。口语中也可读做“就、则”等
    逗号“,”是并列合取符号,读:并且。口语中也可读做“且、与、同时”等。
    负号“一”是否定符号,读:并非。口语中也可读做“不、非、没”等。
    双箭头“→”是断定推出符号,读:推出。(无歧义时可简约为“→”)
    有人认为分离规则有废话之嫌,其实不然。在公务员考试中是重要考点,也是最容易误解的考点。逆否规则,是最常见的考点。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通常容易违反“逆否”规则而产生思维错误。比如:
    p→q
    前提:如果上大学,那么他就接受高等教育。
    一q→?
    他没有接受高等教育,问:他是否读过大学?
    对于如上提问,**不一。原因在于依赖朴素的直白思维,往往既费时,又出错。运用“逆否”规则,可以立即得到正确**:从一q立刻推出一p。正确**是:一q→一p
    语义是:他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张三没有读过大学。
    这个**不容置疑。至于“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他是否自学成才”等都是另一个论域的内容,与前提不相关。例中的文字内容属一般常识,是容易理解的。对容易理解的内容、直白分析还容易出错,况且演绎推理考题的题干中文字内容往往让人费解,不按规律、不运用规则分析既费时又不安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