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成语辩析精讲 |
内容 | 题型综述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6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考试中所考查的都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不会是生僻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成语中容易误用的。要解决好这两类问题我们需要:一是正确理解常用常考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技法点睛 【精讲】 针对上述考试特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也分为褒义、贬义。比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似乎缺少些刚烈。”一句中的“始作俑者”属于误用。“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二、成语的搭配范围 成语的意思往往比较独特,因此在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之上,还要注意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搭配范围,注意是否得当,是否有语义上的重复累赘等。如“面对无数个因为‘豆腐渣工程,而无辜丧生的人们,面对他们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中的“撕心裂肺”搭配错误,一般来说“撕心裂肺”多用来形容哭声,而不能用来形容“痛苦”一词。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谋而备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辙 D.大相径庭 【解析】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A项“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采取了一致的行动。B项“截然相反”指两种事物很明显地完全不一样,语义较重。C项“如出一辙”指好像出自于同一条车辙,比喻彼此言行情况完全一致。D项“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非常大,意见或者事物等区别明显。根据原文“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翻译”可知A、C两项不符合文意,予以排除。再根据语义的轻重可知B项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含文意要求。D项“大相径庭”意为意思相差很大,恰好与“忠实”的词义相对应。 【纠错】单纯凭借语感多数考生都会排除A、C两项,但是很多考生会受到B项的干扰,原因就在于没有意识到语义上轻重的分别,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分辨。 【点拨】从语义轻重的角度举例: 实词:批评——批判 妨碍——妨害 损坏——破坏(由轻到重) 成语: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