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3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
内容 |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中心特色鲜明,优势显著。 中心主要以黄河文明的伟大复兴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目标,把黄河文明的承传与发展、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借助省部共建高校河南大学的优势办学资源,通过整合经济、地理、历史、文学等研究力量,依托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等博士点和地理学、应用经济学、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等博士后流动站,努力构建多学科交叉的“黄河学”科研平台,并致力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其他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培养。 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学历、高职称、知识结构互补、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研究队伍。现有专职研究员23名,兼职研究员29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名,海外研究员6名,博士生导师25名,教授38名,博士学位获得者38名。 中心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苗长虹教授主持的《经济地理学》课程2009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中心共出版著作近70部,其中包含一系列黄河研究专著,如科学出版社“十一五”重点选题图书《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点书系》之一的《黄河开发与治理60年》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50多项,获批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主(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0场次;出版学术刊物《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第一、二辑)。相关研究对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对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人文文化与民俗文化做了深入挖掘;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完善;深化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解;提出了区域发展研究的创新视角和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服务平台。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单位代码:024 联系人:李亚婷 咨询电话:0378-2826115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