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内容
    一、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总分150分)
    1、基本概念题(约占20%)
    2、图形及方法题(约占30%)
    3、简述题(约占50%)
    4、计算题(约占50%)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考试内容
    储层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达西实验及达西定律、达西定律一般表达式、达西微分表达式、不可压缩液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公式、不可压缩液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的达西公式、可压缩气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公式、可压缩气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的达西公式、岩石绝对渗透率概念及其内涵、达西定律适用范围及其判断、渗透率的使用单位
    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气体滑脱现象、气测渗透率的校正;
    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及岩石渗透率的估算
    考试要求
    1)掌握孔隙度的各种定义
    2)理解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孔隙度的各种测定方法
    3)掌握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
    4)掌握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绝对渗透率的定义及测定条件
    5)掌握气测渗透率的实验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6)掌握气体滑脱效应及修正方法
    7)理解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了解渗透率的其他求取方法
    第二章 储油(气)层烃类体系的相态特征
    考试内容
    油气烃类体系的化学组成及分类:油气烃类体系的化学组成、油气藏类型
    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与相态有关的基本概念、相态的表示方法、相图的类型
    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双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油气体系的相态特征,
    几种典型的油气藏相图:干气气藏、湿气气藏、凝析气藏、轻质油藏、重质油藏
    考试要求
    1)了解储层流体的化学组成和油气藏类型
    2)了解烃类体系的相态表示方法
    3)掌握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特征
    4)掌握反凝析现象的相关概念和机理
    5)理解典型油气藏的相图变化趋势
    第三章 地层石油及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考试内容
    天然气的常规物性:天然气的组成、分类、天然气组成的表示方法、天然气的分子量、密度和相对密度
    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和对应状态原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偏差系数的求取、对应状态原理、气体偏差系数通用图版、对应状态原理求天然气偏差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定义、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
    原油的化学组成和分类、地层原油的溶解油气比、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地层原油的粘度
    考试要求
    1)掌握天然气分子量、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理解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和对应状态原理
    3)掌握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
    4)掌握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单相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等高压物性参数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
    第四章 储油(气)岩的润湿性及毛管压力
    考试内容
    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自由界面能和界面张力、油藏流体间的界面张力(油气、油水、气水间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测定及求取
    界面吸附现象:界面吸附的概念、类型、机理、吸附规律、表征界面吸附的方程
    润湿的相关基本概念:润湿性概念、润湿程度的描述(润湿接触角、附着功)、润湿反转现象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岩石润湿性特性及及其润湿类型、影响储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
    润湿滞后:润湿滞后的的概念、静润湿滞后、动润湿滞后、影响润湿滞后程度的因素
    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测定:直接法(接触角法)、间接法(基于毛管力的方法、自动吸入法、自吸离心法、自吸驱替法)
    毛管压力概念:毛管压力的概念、毛管滞后现象
    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和换算:毛管压力曲线的概念、测定原理、测定方法、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水驱油的非活塞性:毛管中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特征
    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静态珠泡效应、珠泡流动时的毛管效应、珠泡通过窄口处的毛管效应
    简化岩石孔道中的渗流:单根毛管单相流,单根、多根并联毛管中的两相流、不等径并联孔道中的两相流、单根变断面毛管中的两相流、毛管孔道中的混合液流
    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特征:定性特征、定量特征
    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毛管压力在储层评价、采收率、润湿性、油水过渡带确定及其岩石绝对和相对渗透率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表面现象的相关基本概念、表面张力的确定方法、理解油藏流体之间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2)掌握润湿的相关基本概念、润湿现象的判定原则及润湿程度的度量标准;理解润湿反转的实质
    3)掌握和理解储层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
    4)掌握润湿性和润湿次序对油水微观分布的影响规律
    5)掌握毛管力的相关基本概念、掌握任意曲面毛管力的计算方法
    6)掌握毛管力曲线的测定原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用途
    7)掌握双重介质毛管力曲线的基本特征
    8)理解水驱油过程的非活塞性
    9)掌握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及其微观渗流机理
    第五章 储油(气)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考试内容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流度比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相和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获取:稳定流法、非稳定流法、毛管压力曲线法测相渗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相渗曲线在油水界确定、油井产水规律分析中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渗透率和流度的基本概念
    2)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掌握相对渗透曲线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主要应用
    第六章 水驱油理论及水驱曲线
    考试内容
    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分流方程、分流曲线及其应用;前缘推进速度方程、前缘推进速度方程的应用;韦尔杰方程 韦尔杰方程的应用。
    水驱曲线的基本关系式、水驱曲线的应用条件;甲型水驱曲线直线段的校正方法;水驱曲线的应用;水驱油藏油井含水产油的动态规律;采油指数、单位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油指数、采液指数、井底流动压力、生产压差、流度。
    考试要求
    1)理解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掌握油水前缘、非活塞式驱油、活塞式驱油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分流方程,了解分流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流曲线及其应用
    3)掌握前缘推进速度方程,了解前缘推进速度方程的意义及推导过程,掌握前缘推进速度方程的主要应用
    4)掌握韦尔杰方程,了解韦尔杰方程的意义及推导过程,掌握韦尔杰方程的主要应用
    5)了解注水开发油田油井见水时间及见水前后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及主要影响因素
    6)掌握水驱曲线的基本关系式
    7)掌握甲型水驱曲线直线段的校正方法
    8)掌握水驱曲线的应用
    9)掌握水驱油藏油井含水产油的动态规律
    第七章 油气田开发模式及产量递减分析
    考试内容
    油气田开发模式、递减率及递减指数的基本概念、三种经典的产量递减类型及其特性 递减类型的对比、递减类型的判断方法、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油气田开发模式
    2)理解递减率及递减指数的基本概念
    3)掌握三种经典的产量递减类型及其特性
    4)掌握递减类型的对比
    5)掌握递减类型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第八章 油气储量与石油采收率计算
    考试内容
    储量和含油饱和度常用术语、油气储量分类、油气储量计算、油气在油(气)层中驱替能量与驱替方式、影响原油采收率因素、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和途径,确定采收率方法、三次采油技术。
    考试要求
    1)理解储量和含油饱和度常用术语
    2)掌握油气储量分类标准
    3)掌握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4)掌握影响原油采收率因素
    5)掌握确定采收率的方法
    6)了解三次采油技术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大纲
    一、简介和基本要求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既包括了数、理、化和基础地质科学(大学数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也包括了许多相关的应用科学技术,是与油气方向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的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教学,使学生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特点、知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油气地质及勘查专业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复习内容包括:(1)经典内容即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形成机理和油气分布规律;(2)扩展内容即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油气藏为核心内容。要求系统掌握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性质、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研究方法,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机理以及研究方法,油气藏形成和破坏过程的概念、条件和作用、动力学机制以及研究方法,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要求在掌握该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形成油气地质专业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具备油气地质基本知识、油气地质资料和研究方法及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复习大纲
    绪 论
    1.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课程体系和具体内容以及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2.近代油气勘探和工业发展简史;
    3.世界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
    4.中国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
    本章重点: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课程体系和具体内容以及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
    基本内容:
    1.石油的概念、组成、分类、物理性质、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以及凝析油和稠油;
    2.天然气的概念、产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3.油气田水的概念、产状、来源及形成、化学组成、矿化度以及类型;
    4.油气显示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及特征;
    5.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基本概念、标准、碳稳定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油气藏中的流体(油、气、水)的概念、产状、物化性质和分类以及碳、氢稳定同位素。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基本内容:
    1.储集层的概念、孔渗性、孔隙结构和流体饱和度;
    2.储集层的岩石类型,砂岩、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孔隙类型以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3.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建模;
    4.盖层的概念、类型、封闭机制及其评价。
    本章重点:储集层的概念、孔渗性、孔隙结构评价、各类储集岩特征以及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盖层的概念、类型、封闭机制及其评价。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基本内容:
    1.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度量;
    2.构造、地层、水动力和复合圈闭的概念、形成机制、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本章重点:流体力学基础上的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各类圈闭的形成机制、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圈闭类型识别以及度量(溢出点、圈闭三维空间形态)。
    第四章 油气成因和烃源岩
    基本内容:
    1.油气成因概述包括油气无机成因说和油气有机成因说;
    2.油气有机成因理论包括沉积有机质与干酪根、成烃演化、未熟-低熟油和煤成油;
    3.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判别包括天然气成因概述,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和无机成因气特征及判别;
    4.烃源岩特征及其评价;
    5.油气地球化学对比。
    本章重点:油气有机成因理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判别、烃源岩特征及其评价和油气地球化学对比。沉积有机质与干酪根的形成、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及其产物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油气运移
    基本内容:
    1.油气运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
    2.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和机理;
    3.油气二次运移的介质条件、机理和流体势。
    本章重点: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概念、介质条件和机理以及流体势,油气势的计算及其解释。
    第六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
    基本内容: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
    2.油气聚集和有效圈闭;油气藏破坏和油气再分布;
    3.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包括温度场、压力场、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势能场。
    本章重点:油气成藏条件和作用及其动态时空配置,差异聚集原理以及油气成藏动力系统。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
    基本内容:
    1.含油气盆地的概念与分类和含油气盆地的类型与特点;
    2.油气聚集带和油气田;
    3.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本章重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类型与特点、油气聚集带和油气田以及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 含油气系统与盆地模拟
    基本内容:
    1.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含油气系统的组成要素;
    2.含油气系统的成藏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3.盆地模拟概述、埋藏史和沉降史模拟、地热史和成熟史模拟、生烃史和排烃史模拟和运移聚集史模拟。
    本章重点:含油气系统的概念、组成要素和成藏作用以及盆地模拟的主要地质和数学模型;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第九章 非常规含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
    基本内容:
    1.非常规含气系统包括致密储层气系统、煤层气系统、裂缝性页岩气系统和生物成因气系统;
    2.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沥青砂资源、油页岩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本章重点:非常规含气系统包括致密储层气系统、煤层气系统和裂缝性页岩气系统;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沥青砂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非常规含气系统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第十章 油气勘探与油气资源评价
    基本内容:
    1.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和方法技术以及油气勘探阶段;
    2.油气资源评价的概念、任务、思路和方法。
    本章重点:油气勘探的概念和方法技术以及油气勘探程序和阶段;油气资源评价的概念、任务、思路和方法。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2: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