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4年海南医学院专科升本科诊断学考试大纲 |
内容 | 一、绪论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思维方法。 二、常见症状及相关的问诊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 2、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的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的各种原因。 3、发热的分度。 4、发热的临床过程(3个阶段)。 5、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及临床意义。 (二)水肿 1、水肿的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 3、心原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三)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病因。 2、肺原性呼吸困难的机理与临床表现。 3、心原性呼吸困难的机理与临床表现。 (四)咳嗽、咳痰、咯血 1、咳嗽与咳痰的原因。 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 (1)咳嗽的性质、时间规律、音色; (2)痰的性质和量。 3、咯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 (五)腹泻 1、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2、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六)黄疸 1、黄疸的概念。 2、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七)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体检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2、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 4、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 5、常见的意识障碍。 6、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步态、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7、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斑、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及临床意义。 8、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头、颈部检查: 1、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2、眼、耳、鼻、口腔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3、颈部检查: (1)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 (2)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 (3)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三)胸廓、肺部检查: 1、胸部常用的骨髓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2、胸廓: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3、乳房的检查方法 4、肺部的检查: 视诊: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触诊:胸阔扩张度、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改变的临床意义。 叩诊: (1)叩诊的方法:间接与直接叩诊法、重叩诊与轻叩诊法。 (2)叩诊音的类型和特点(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 (3)肺上界、肺下界的叩诊法;肺下界移动度及其临床意义。 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 (3)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 湿性罗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 干性罗音:哨笛音、鼾音。 (4)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5)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5、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 (四)心、血管的检查 1、心脏视诊: (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的临床意义。 2、心脏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3)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3、心脏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4、心脏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 (3)心率与心律。 (4)心音的变化: 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主动脉瓣区及肺动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5)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 分析杂音的注意点: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传导方向及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 (6)心包摩擦音的特点、临床意义。 5、血管: (1)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 (2)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与动脉壁的情况。 (3)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4)奇脉及周围血管征。 6、各种心瓣膜病的主要症状、体征。 (五)腹部检查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蠕动波、皮肤及其他。 3、腹部触诊: (1)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滑动触诊、深压触诊、浮沉触诊、钩指触诊)。 (2)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肝、胆、脾、肾、肿块的触诊;肝、脾肿大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4、腹部叩诊: (1)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2)移动性浊音及波动感。 5、腹部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6、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症、腹膜炎。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1、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的主要内容。 2、脊柱:正常曲度、畸形、压痛和叩击痛,运动功能障碍。 3、四肢:肢体的位置与形态异常、运动障碍、关节病变、下肢静脉曲张。 (七)神经系统检查 1、颅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的分级。 (2)肌张力的判断及意义。 (3)共济失调 3、感觉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4、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震挛。 5、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锥体束征:Babinski征及其临床意义相同的Oppenheim征、Gordon征。 6、脑膜刺征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颈项强直、克尼格(Kernig)征、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四、系统问诊及病历书写 一、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及生育史、月经、家族史。 2、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 二、病历书写 1、住院病历的格式及项目 2、主诉的定义和表达。 3、现病史包括的内容。 4、既往史的内容。 五、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1、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法及其正常值。 2、几种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1)左、右房、室肥大 (2)过早搏动 (3)心房颤动 (4)房室传导阻滞 (5)异位性心动过速 (6)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包括的内容和意义 (三)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复习参考教材:《诊断学》(邓长生主编,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