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美术学专业及考试科目
内容
    130400 美术学
    上海大学美术学专业是2006年国家批准的上海市第一个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市首批设立的教育高地。2011年国家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0名,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成员长期从事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学术力量雄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近三年,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项目10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共8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3项,省部级奖24项。本学科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艺术院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
    本学科在美术学理论研究、比较分析以及社会功能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美术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世界美术史论、中国美术史论、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研究等),美术创作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艺术、视觉文化、数码艺术研究、文化遗产研究等)。本学科旨在培养在艺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创造性的、独立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美术人才,2014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01 美术理论研究
    02 美术创作研究
    03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指导教师:01方向:潘耀昌教授、陈平(男)教授、曹意强教授(本年度不招生)、徐建融教授(本年度不招生)、李超教授、张建军教授、罗宏才教授、陈燮君教授(本年度不招生)、张长虹教授
    02方向:邱瑞敏教授(本年度不招生)、姜建忠教授(本年度不招生)、章德明教授、黄阿忠教授、王孟奇教授、卢辅圣教授、张海平教授、杨剑平教授
    03方向:汪大伟教授、王洪义教授、陈平(女)教授
    招生人数:12
    考试科目:1.英语 或 日语 或 俄语 或 法语 或 德语 (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2.美术学通论
    3.美术学专题1(01方向);
    美术学专题2(02方向);
    美术学专题3(03方向);
    注: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中外美术史②专业论文写作 或①多媒体理论②专业论文(加试需出具相关专业资质证书)
    参考书目:1.美术学通论
    《中国美术史》,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阮荣春胡光华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西方美术理论文选》(上、下册), 迟轲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画论选读》, 俞剑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美术学专题(根据报考方向和导师要求不同)
    潘耀昌
    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 Arnold Hauser, 1957, Vintage Books,或新版或译本;
    《美术史与观念史》,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演进与运动》,郑工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油画史》,李 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走出巴贝尔》,潘耀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著,潘耀昌、顾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0世纪中国美教育》,潘耀昌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陈平(男)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美术史的形状》第1卷,范景中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外国建筑史——从远古至19世纪》,陈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建融
    《中国画的传统与21世纪》,徐建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潘天寿,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大风堂中的龙门阵》,张大千,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水墨画》,谢稚柳,上海书报出版社,2003年版;
    《传统的兴衰》,徐建融,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古书画鉴定概论》,徐邦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社,2000年版;
    《书画心画录》,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李 超
    《中国西画五十年》,朱伯雄、陈瑞林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英)苏立文著,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潘耀昌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中国早期油画史》,李 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王璜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张建军
    《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 著,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0年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中国画论史》,张建军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曹意强、陈燮君:
    《艺术管理概论》,曹意强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Management and the Arts》(Third Edition), William J. Byrnes, Focal press,2003, USA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
    罗宏才
    《卢是艺术年谱长编》,罗宏才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
    《中国近现代艺术经典大家?卢是》、西沐、罗宏才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年。
    《从中亚长安》(西部美术考古系列丛书五种之一、上海市重点图书、上海市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项目资助),罗宏才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罗宏才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
    《艺术市场学概论》,李万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概论》,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年。
    《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按年递增)。
    《中国书画鉴定》,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中国陶瓷鉴定》,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张长虹
    《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张长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白谦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石守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高居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刘瑞宽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王家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邱瑞敏
    《中国现代油画史》,李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西方美术史十讲》,朱伯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姜建忠
    《艺术哲学》,丹纳(法国)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东方学》,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艺术的阴谋》,河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章德明
    《新具像艺术》,曹小欧著,中央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艺术材料的遐想》,张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艺术的历史与修正》,吕澎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黄阿忠
    《文心雕龙》,刘勰,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艺概》,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三十六计全书》,王熹,、柏桦,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1996重印)
    《孙子兵法》,孙武 ,哈尔滨出版社 2004
    王孟奇
    《画论丛刊》,于安浪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书画论丛书》,潘印告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卢辅圣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
    《历史的象限》,卢辅圣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张海平
    《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下)王子云,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版;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翻译范景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艺术和思想》威廉.弗莱明,翻译:吴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生命、神祗、时空—雕塑文化论》孙振华著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雕塑美学》王朝闻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版
    杨剑平
    《中国雕塑1949—2010》杨剑平主编 中国建工出版 2012年
    《艺术发展史》 贡布里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
    《庄子》各种版本
    《生命、神祗、时空—雕塑文化论》孙振华著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年
    《公共艺术基本理论》 马钦忠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汪大伟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翁剑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公共艺术时代》,孙振华,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王洪义
    《视觉文化》,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公共艺术概论》,王洪义著,中国美院出版社,2007年。
    陈平(女)
    《演进与运动》,郑工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著,潘耀昌、顾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乡土中国》,费孝通 ,上海观察社,;1948;
    《乡土重建》, 费孝通 ,上海观察社,1948;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1981年;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 王文章,文化文艺出版社,2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2003年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潘耀昌(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专业:美术学美术史论。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和西方近现代美术史。已完成课题: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公共艺术)建设,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年度课题(沃尔夫林研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本科教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市教委课程建设课题三项,以及09版《辞海》外国美术部分分科主编兼撰稿人之一。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水彩画观念史”,《大辞海》美术卷分科主编外国美术部分。目前从事的课题:《20世纪中国美术史》《水彩、水粉、粉笔画卷》(邵大箴主持十二五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公共艺术问题研究。近几年从事的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美术,关注近现代中国对西方美术的回应,美术教育机制的转换,社会变革和艺术革命等问题。出版物:学术论文数十篇,《走出巴贝尔》,《走出巴贝尔》(续),《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外国美术简史》,《中国水彩画观念史》,以及主编《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清代卷),负责组织翻译出版的译作有《艺术风格学》、《古典艺术》、《形式问题》、《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怎样撰写艺术类文章》、《亚洲艺术》、《三维创造动力学》、《凸版画技法》等。
    联系方式:66133892;传真:66133764;E-mail:pyc2002@citiz.net
    曹意强(男),教授,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管理研究、艺术史与史学理论、艺术哲学。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主任;《新美术》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学术委员;北京世界艺术博物馆首席专家。成果: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论著:《时代的肖像——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巡视》、Enlightened Vision、《边线与结构:靳尚宜油画中的欧洲传统和中国意境》、《历史情境中的选择与创造:论全山石的油画艺术》、《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艺术与历史》、《名家点评大师佳作:欧洲油画》。承担的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 2005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获新加坡泰勒基金奖;2004年《艺术史与博物馆体制研究》获美国国立美术馆卡本特博物馆基金奖;2004年承担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艺术史的视野》; 2003年《中国油画典藏》获得中国图书奖;2001年《欧洲绘画》获国家图书奖; 2001年The Power of The Vision获宾夕法尼亚视觉研究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教委课题《艺术史与方法论》;2000年《图像作为历史模式》获美国密歇根大学休斯基金奖。
    联系方式:021-66132139;E-Mail:Yiqiangcao2003@yahoo.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陈 平(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博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美术史论、西方建筑史论、美术史学史;已经完成的科研与教学课题有:国家艺术科学项目“西方建筑理论的历史”、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育高地建设子项目“西方美术史学史”、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世界美术史”等。学术成果有:专著《李格尔与艺术科学》(2002)、《外国建筑史》(2006)、《西方美术史学史》(2008)等;译著有《西方中世纪艺术史》(修订版,2006)、《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2001)、《美术学院的历史》(2003)、《古典艺术》(合作,2004)等,并有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联系方式:66132818,66133892, 传真:66133764E-mail:cp1019@126.com
    徐建融(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术史、书画鉴定、艺术市场。目前从事的课题:《大辞海》美术卷(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辞海》2009版(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国书画传统、中国书画鉴定和市场。成果:著有《中国美术史》十二卷(编委暨《宋代》上、下卷主编、《清代》上、下卷副主编)、《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史话》、《中国园林史话》、《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系列、《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系列等60余种。获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社总署“中国图书奖”、“中国艺术图书一等奖”、“中国艺术图书三等奖”、“中国辞书一等奖”、“中国艺术图书提名奖”等。多次参加中国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演讲论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海派书画鉴定委员。
    联系方式:66132818,66133892;传真:66133764;E-mail:meishu03@126.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李 超(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都市美术资源研究、近现代美术研究、架上艺术发展战略研究、文化遗产与公共艺术研究、美术馆学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上海油画史》、《架上的缪斯》、《中国早期油画史》、《中国现代油画史》、《中国近代外籍移民美术史》、《中国油画通史》等。主编《中国西洋画百年珍藏系列》、《中国油画研究系列》、《上海近现代商业视觉文化传播研究系列》等。1995年担任“上海油画史回顾展”策展人(上海美术馆)。2012年参与中华艺术宫“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策展工作。1999年至2012年,先后多次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近代油画”、“中国之梦”、“亚洲的立体主义”、“近代绘画的国际研究交流活动”、“中国近代绘画与日本”等展览及学术活动。并先后赴美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波兰等国家进行学术考察和讲学活动。2000年编著《世界绘画珍藏大系》(合作)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9年专著《中国早期油画史》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美术理论评论奖”。2001年主持“十?五”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早期油画史》(2005年结项),2007年主持“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近代外籍移民美术史》(2011年结项)。2006年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近代外籍艺术移民史》(2013年结项)。发表学术论文《土山湾画馆研究》、《清代宫廷油画研究》、《决澜社研究》、《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民国时期中国西洋画考》、《中华学艺社与中国现代美术传播》、《张弦和北平艺专——中国近现代美术“南北线”资源问题》等50余篇。
    联系方式:021-66133892,E-mail huatingli62@126.com
    张建军(男)教授,博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书法史论、传统文化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2003年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美术文献研究。2012.5-2013.4,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已完成“中国画论史”、“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与观念变迁”、“中国书画美学思想”、“书法观念研究”等课题。近期关注于:文人画观念、山水画理论等课题研究。出版《中国画论史》、《中国古代绘画的观念视野》、《诗经与周文化考论》等6部专著。发表《文人画的思想资源》、《略论中国书画观念的历史脉络》、《诗画一律的观念前史》、《绘画史写作与总体性》、《权力场与思想史中的李斯书法》、《士大夫意识与书法自觉》等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联系方式:E-mail:zjjoh@163.com
    陈燮君(男),研究馆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系进修博士研究生课程。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管理研究、文博信息管理研究。现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成果:出版了《学科学导论——学科发展理论探索》、《时间学》、《生活中的色彩学》等著作(包括合作)70多部,获上海社会科学院精英奖、上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上海青年十大精英荣誉和全国、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0多项,多次举办国内外个人书画展。首创时间学(与金哲合作)、空间学、学科学,并首先提出开创新学科学和新学科史学的系统构想,率先进行新学科理论研究。在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期间,上海博物馆信息化网络被评为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博实验室多次获得全国文博系统科技进步奖,获东方讲坛“2005年最受欢迎的10位讲师”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总策划师。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世博会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方案设计和建设项目、上海城市雕塑文脉课题等项目。
    联系方式:021-66132139;E-Mail:Chenxiejun0516@163.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罗宏才(男)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考古博士学位。专业:艺术学。主要研究领域:艺术产业、艺术市场、艺术品流变史、美术考古等。现为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及艺术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收藏研究会副会长、陕西文化遗产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长安画派研究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美术馆、常熟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科技创新项目验收委员会委员、陕西艺术品交易所有限公司艺术品发行审核委员会专家委员等。目前从事课题:《中国艺术市场史研究》(独立主持,获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立项,项目代号:D.09—0126—08——402)、《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案例研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重点项目、目前任《卢是综合研究》子课题组组长,项目代号:mcprc—jxd—001)、《关于学术背景及学术思想变化生活经历艺术进化三方面研究》(项目代号:D.10-0113-10-401)、《国家级重点基地培育项目》(项目代号:A.10-0102-10-007)。主要著作:《中国佛道造像碑研究》、《西部美术考古》(上海市重点图书、上海市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项目资助)、《慈恩印象》、《抗战中的文化责任》、《探询碑林名碑》、《中国时尚文化史》(先秦至隋唐卷)、《中国近现代艺术经典大家?卢是》(与西沐合作)、《卢是艺术年谱长编》、《从中亚长安》(西部美术考古系列丛书五种之一、上海市重点图书、上海市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项目资助)等。近年发表于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论文:《佛、道造像碑师匠题名、位序的探讨与“北地样式”的初步研究》,《北魏正光元年“雍光里邑子造像碑”初探》、《艺术市场学建构中的缺失与空白》、《夏圭溪山无尽图、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递传经过及相关问题研究》、《民国西安古玩市场的调查与研究》、《论卢是书画艺术的进化轨迹》等。主要主持策划项目:《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纪念展》、《血脉同根中国结——丙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电视直播》、《“重走玄奘之路”启程仪式电视直播》、《大慈恩寺千年历史图像记忆展》(大慈恩寺列为永久性展览)、《首届中国当代名窑评选》、科教纪录片《六骏传奇》(与中央电视台、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等联合策划)、《全国书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 ——“艺术资本与长安品格”》、《纪念王子云先生诞辰115周年 后辈书画展》等。主要获奖:1987年重点研究课题《航测遥感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与煤炭部西安航测遥感中心等单位合作)、1989年《唐东渭桥考古发现与发掘》获陕西省建国四十周年十大考古发现奖(与王仁波合作,列第二)、2003年《盛唐宫廷的剧场与舞台》复原设计研究获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优秀创作奖(与窦鹏合作)。
    联系方式:021-66138212, E-mail: lhcshu @163.com
    张长虹(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博士(2005),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9-2010)。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古代中国的美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美术展览研究。已完成教育部项目“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美术馆的兴起”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三百年来石涛艺术接受现象研究”的研究。出版教材、著作有《中国古代美术史纲》、《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等多种,发表论文《石涛“一枝”问题新证》、《家族收藏及其终结》、《近代上海美术展览与“美术馆”观念的兴起》等30余篇。研究成果获奖:第六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9)、上海市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2)等。
    联系方式:021-66133892;E-mail: zch@shu.edu.cn
    邱瑞敏(男),教授,1965年上海美专毕业,1986-1987年、1988-1990为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油画创作及理论。主要成果: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南海、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收藏;1987年、1989年、1994年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获:“上海首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合作)、1993年“中国油画展”铜奖、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合作);作品参加二、三届“中国油画展”、“20世纪中国油画回顾展”、“全国画院双年展”;2010年举行《长征组画》大型展览;2011年举行《城市历史文脉》大型展览。为第九、十届全国美展评委。主要学术著作: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上海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上海油画雕塑院四十年]》、 《白石'油记》。出版有《怎样画油画》、《邱瑞敏油画选集》、《邱瑞敏油画集》《邱瑞敏素描速写集》。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方式:021-66132531, 66132818传真:66133764E-Mail:qw1944@sina.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姜建忠 (男),教授,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油画创作及理论。主要成果: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1988年获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展油画大奖;获《上海2001年美术大展》油画三等奖;2003年获《北京国际双年展序列展——中国十大美院教师作品展》学术优秀奖(大奖);2005年获《上海美术大展》创意奖;2009年上海优秀文艺人才特别奖;2010年上海文艺创作精品奖;2007年作品《洋务运动》入选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上海高校系统唯一的入选教师。1998年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中国油画精品展(香港),美国洛杉矶、芝加哥世界博览展;1994 年第八届全国美展;1995年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2001年上海当代艺术赴德国汉堡展, 2002年《中国当代肖像艺术集粹邀请展》;2003年《第三届全国油画展》,《西安国际素描展》,术学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2006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个人画展;2007《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博物馆学术邀请展,2009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全国巡回展,2010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学术邀请展,学术讲座。主要学术著作: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思考》、《答谭根雄先生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思考的商榷》、《漫谈减肥与后现代》、《姜建忠论素描》、 出版有《中国油画领军人物姜建忠卷》,《素描新概念》、《姜建忠个人画册》、《姜建忠江南制造局个人画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联系方式:021-66133715传真:66133715E-mail:JJZHO8888@sina.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章德明(男),教授,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2000年意大利博洛尼亚艺术中心研修。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架上油画研究及理论。主要成果: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 1991年获“建党七十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二等奖、上海美术馆收藏、1999年获“时代风釆---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2007年获“科学与艺术优秀作品奖”。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1990年《中国油画精品展》、1993年《上海现代艺术展》 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展》、1998年《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2001 年《上海当代艺术德国汉堡展》、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上海展》、2004年、2009年《第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展》 、2009年《上海著名美术家作品展》、2011年《人文江南--吾士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2001、2005、2009、2011上海美术大展》等美术大展, 1997、2005年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承担項目: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构建上海市美术类专业招生统一考试体系》、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上海市高校招生考试--美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建设基地》、上海文化基金会资肋项目《重大题材“长征系列”大型历史油画创作》 、历史题材油画创作项目《风潮云涌》、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项目《青年的觉醒--团中央旧址》 。主要学术著作:论文《加强艺术基础教育.发挥学生艺术个性》、《文明与传统》、《被维米尔小画感动》、《传承经典——油画教学的点滴感想》。主编 《色彩的记忆——油画系教学与作品》 、《油画修复研究》、《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系列创作》。出版有《章德明油画作品集》、《上海美术家画库第十卷.章德明》,《美术高考评析》等。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021-66133715E-Mail:deming1115@126.com
    黄阿忠(男),教授,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油画、水墨画创作及其理论研究。主要成果: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1986年获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优秀奖;1997、200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黄阿忠油画作品展》;1990中国油画精品展(印度尼西亚),美国洛杉矶、芝加哥世界艺术博览会;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1997年获上海市育才奖;中国艺术大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1988、1992、2003分别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第二、第三届中国油画展;1984、1989年第一、第二届全国水彩、水粉优秀奖,并获第二届全国水彩、水粉优秀奖;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1982年至2011年分别在上海、福州以及日本的东京、群马、高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韩国首尔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福建美术馆、国务院办公厅、以及美国、新西兰、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艺术机构及画廊、收藏家收藏。主要著作:论文《一片闲云恰是真——林风眠的题材、构图及风格形式》;《御风而行,泠然长存》;《我眼中的吴冠中》;《他家藏有青花瓷》;《毕加索的陶艺》;《笔情墨趣》。出版有:《黄阿忠油画静物技法》、《中国水墨名家十人集?黄阿忠》、《当代油画名作选?黄阿忠》、《阿忠随笔》、《阿忠随笔2》、《印象与心象——黄阿忠油画作品集》、《诗心?黄阿忠水墨作品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13601966189E-Mail:huangyiqian06@hotmail.com
    王孟奇 (男),教授,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画。主要成果: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作品展;1976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80年全国青年美展,获江苏省连环画首评一等奖;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1986年赴英国画展;1988年香港万玉堂举办个展;1993年北京中南海百名画家笔会;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7年深圳美术馆举行个展;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1年百年中国画展,2001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系??中国现代水墨画、雕塑展;2001年获上海美术大展艺术二等奖,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二等奖;2002年文化部赴英国、奥地利中国现代水墨画展;2003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7年德国爱莎芬堡个人画展;2007年时代华章??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作品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中国画邀请展;2007年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8年东方视觉中韩现代美术展;2008年由中国美术馆、德国国家美术馆主办的??变易的水墨画展;2009年全国十一届美展;获中国美术馆建馆四十周年,开放的时代美术作品展;获文化部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奖等。主要学术著作:出版有《王孟奇画集》两种(北京荣宝斋出版)、《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王孟奇新文人画作品集》、《跨世纪杰出中国画家王孟奇作品集》、《走进画家?王孟奇画集》、《人物画名家小品?王孟奇》、《大器丛书?王孟奇》、《王孟奇?高卧斋闲话》。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021-66132562;传真:021-66133764E-mail:mengqi1947@gmail.com
    卢辅圣(男)教授,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书画鉴定。主要成果:书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多次联展或个展,并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收藏。发表美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及个人书画集20余种,其中代表性的有《历史的象限》、《传统中国画的思维性格》、《20世纪书法史鸟瞰》、《水墨画与后水墨画》、《天人论》、《书法生态论》、《中国文人画史》、《卢辅圣画集》、《卢辅圣简帛书千字文》等。主编《书法》、《朵云》、《艺术当代》等专业杂志5种,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中国绘画研究丛书》、《中国碑帖经典》、《中国山水画通鉴》、《中国书法史绎》等大型书籍20余部。现为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中国美术学院博导、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021-61229007传真:021-61229015E-mail:fslu926@126.com
    張海平(男),教授,英国文学艺术硕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雕塑艺术研究、公共雕塑艺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雕塑作品入选国内重要美展: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六、七、八、九、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97中国艺术大展和第二、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展。同时作品参加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丹麦、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的艺术作品展览。主要获奖作品:雕塑《白求恩》获全国美展铜奖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雕塑《展望》获上海市美展“优秀奖”、雕塑《银枪闪烁》获体育美展“优秀奖”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雕塑《怀抱》获上海市美展“优秀奖”,《飞翔》获香港奥运畅想美术大赛“优秀奖”。公共雕塑的获奖作品:《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设计方案》获全国设计方案“二等奖”、《奋飞》获上海40年城雕评选“优秀奖”、《飞虹》获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设计方案“一等奖”、《龙华烈士陵园主题雕塑》获全国设计方案“二等奖”和上海市重点工程“荣誉奖”、城雕《达芬奇》获上海市住宅雕塑评选“优秀奖”、《孙中山铜像》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评选“优秀奖”。主要学术论文:《商业雕塑的协调与谐谑》、《现代公共雕塑的公共性》、《现代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语言的探索》、《走向新空间—论安东尼.葛姆雷艺术的公共性》、《艺术与金属的对话》、《浅谈西方城市公共雕塑的文化与艺术形态》。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張海平作品集》、《美术家張海平》、《張海平雕塑作品集》、《张海平艺术创作状态》。1997年与2011年度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66133635传真:66133164E-Mail:zhanghaipingcn@qq.com
    杨剑平(男)教授,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雕塑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近三十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雕塑艺术研究及教学,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活动和展览,较有代表性的有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意大利卡拉拉国际雕塑双年展、奥地利双年展等。多次获得了包括国家金奖在内的各种奖项。2001年以艺术总监的身份策划并主持的上海东方绿舟超大型公共雕塑活动,2006年以课题组长的身份参与制定了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2007年策划主持了长寿公园国际环境艺术大展,2010年5月完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广场大型青铜雕塑“生生不息”。现为上海大学教授,同济大学顾问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
    联系方式:66134153 传真:66133764E-Mail: 13901958920@126.com
    汪大伟(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公共艺术、数码艺术。主要成果和在研项目:“公共艺术实践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视觉形象规划与分项规范指导手册编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重大工程咨询二等奖三次)。主持上海地铁M8线文化主题与视觉形象规划设计,上海地铁人民广场换乘大厅室内装修设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博物馆总体设计,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总体设计等项目。编著《新语言——数码艺术与艺术设计》、《寻桃花源记》、《中国古代美术》CD-ROM(多媒体光盘)等。近年来,多次组织策划“科学与艺术”国际数码艺术展与研讨会等数码艺术专业研讨会,现任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联合会委员;《公共艺术》杂志主编。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 传真:021-66133764, E-mail:daweiba118@126.com
    王洪义(男)教授,1982年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艺术批评、公共艺术,绘画创作。著有《视觉形式分析》(2007)、《公共艺术概论》(2007)、《西方当代美术》(2008)、《绘画的消亡》(2012)、《艺术批评原理与写作》(2013)等,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公共图像和艺术批评。油画和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2008)和英国牛津Ashmolean博物馆(2007)收藏。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
    联系方式:021-66137850;传真:66133764。E-mail:whyw@sohu.com
    陈 平(女)教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主要成果有《我和我的蓝眼睛》、《亲亲宝贝》、《我在德国当妈妈》、《摘颗星星送给你——给80后妈妈的育儿宝典》、《优秀儿童的白金品质》、《给理想一点时间》、《蹲下,跟孩子一起看世界》。发表论坛论文:《文化多样性与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Cultural Diversity and Problems on Protecting Asi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艺术节是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民间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重要性---中国洛带经验总结》《Workshop of NGOs in World of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产业模式简析》、《遗产之美---为南京云锦申遗始末》、《无形文化资产保护公约的国际思维与运作》(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the ICH and Its Application)。 策划主编:《中国非遗蓝皮书》、《中国青少年非遗读本口袋书》。2009年4月16日-20日,策划主办了中国南京菲律宾联合举办“父辈的战争”,举行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申遗研讨会”;2009年,策划主持了“2009年九寨沟首届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为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汶川提供在后重建保护计划和援助;2010年10月21日-26日,为南京策划举办了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策划举办了《世界青年眼中的的最美中国》展览。自2008年起,参与南京云锦、闻喜花馍、关公信俗、山西老陈醋酿造技术、山西蒲城买草花等多项联合国教科文世界文化遗产咨询项目以及非遗技术咨询与指导工作。现任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咨询机构咨询专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副主席,IOV中国主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古迹遗址委员会-德国委员会成员;中国洛带民间艺术保护中心创办人及理事长;作家 青少年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博士生培养目标: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用型,实践型的专家与社会活动家。
    联系方式:010- 64381695,E-mail:emmachenhoefler@yahoo.de, emmacp2012@hotmail.com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