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4年闽南师范大学简介 |
内容 |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闽南开放城市——漳州市。 学校前身为漳州师范学院。由1958年春原龙溪师范学校设立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1958年9月,经中共龙溪地委研究决定,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师范学院。1959年春,经龙溪地委报请省教育厅核准,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厦门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合并建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与当时的福建师范学院(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形成福建省本科师范教育一南一北的格局。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0年停办。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历程。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教育部复函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漳州师范学院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励精图治,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取得明显的办学成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于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授予权,2012年被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319.18亩(含闽南师范大学漳浦石化学院),校舍建筑面积60.09万平方米(含在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1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01.66万册,电子书刊39239GB;校园网设备齐全、功能先进,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现有21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含联合办学)。设有58个本科专业,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教育硕士学科领域,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涵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248人(含双聘教师),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64人,副高职称的3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2人获全国高师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7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获省级优秀专家称号,10人获省教学名师奖,11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目前主持福建省“十二五”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以及“优秀闽南文化文科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试点”等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加强“政校企”合作办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漳浦石化学院,培养我省石化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与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加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主要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努力构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发展需要的科研创新体系。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粒计算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闽台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团队、“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团队、“粒计算关键问题研究”团队),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科研创新平台。入选我省首批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学校建立了闽南文化研究院、中华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化诗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文艺传播学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等24个研究院(所)。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漳州在对台学术和教育交流方面具备的独特地域、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明道大学、中州科技大学、世新大学、屏东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等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与台湾明道大学合作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多媒体技术方向)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合作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与朝阳科技大学合作招收经济学专业学生,促进了学校与台湾高校间的密切联系。 学校主动融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两大发展战略,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内涵、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水平,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