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庆师范大学2014届研究生招生简介(一) | ||||||||||||||||||||||||||||||||||||||||||||||||||||||||||||||||||||||||||||||||||||||||||||||||||||||||||||||||||||||||||||||
内容 | 学校概况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 年,是首批学士授权单位,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 年被批准为重庆市中期立项建设的博士单位。经过近60 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占地面积2800 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两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 学校图书馆藏书226 万册,电子图书24644GB,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现有专任教师1500 余人,正高职称教师199 人、副高职称教师441 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4000 余人,研究生近3000 人。学校设有17 个学院,1 个独立二级学院,55 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 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1 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20 个市级重点学科、2 个“十二五”市级立项建设重点学科、4 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 个市级创新团队、1 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和“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 余项,省部级项目50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6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900 余篇;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科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0 余项。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 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 个、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19 门、市级教学团队10 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 个。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7项。 近60 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十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2008 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项206 项。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 总体部署”,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进! 政治学院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4个二级学科。学院拥有多个科学研究平台,其中包括重庆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重庆市精神文明调研平台——重庆市文明创建调查测评中心;两个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微型企业培训基地、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1个校级研究中心——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聘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教授12人;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19人、硕士学位27人;重庆市第二届学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1人、社会科学科学普及专家4人;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4人、获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称号6人。
教育科学学院学科优势突出,办学实力雄厚,目前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史以及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专业硕士点。教科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学校前列,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研究生教育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学院目前有2014届学术学位型硕士毕业生56人:其中教育学原理15人,课程与教学论13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4人,特殊教育14人;专业学位型硕士毕业生:小学教育40人。本届毕业生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扎实,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研究生培养规格高,学生综合素质强,个性化培养模式明显,社会适应能力强。本届毕业生均可成为独立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科研机构人员、教育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和研究人员。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生导师22人(包括校外兼职导师)。“十一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210 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20余项。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学生1800余人。 学院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级重点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根据我院专业实践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专业竞赛、学术研讨及校园文化活动,以适应国家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文学院是我校1954年创办时最早设立的几个院系之一。从建校伊始的中文系,2004年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再到2009年院系调整后的文学院一路走来,我们风雨兼程、薪火相传,秉承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下站上了新的发展台阶,成为重庆师大最富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9人。高级职称人员中有四川大学、澳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博导4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41人。
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十一五”期间),4门市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门市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十二五”期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并被遴选为学校申博中期立项建设的三个授权学科之一。学院从1986年开始招收培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后相继招收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2005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所属8个二级学科全面招生,另外还招收学科教学(语文)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院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方面开展合作,定期在重庆、台湾举办两岸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研究生3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余人,成教学生近500人,留学生10余人。学院已形成了多专业、多学历、多层次的办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师资和相关专业人才。
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研究生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对外交流和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拥有10个市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一批包括校级重点跨学科研究基地、翻译与文化研究所、校企共建翻译实训基地、同声传译室、语言实验室、外语资料室等在内的、充足的现代化教学科研资源。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士12人(另有在读博士7人),11人次入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等,85%以上的骨干教师具有国外留学、讲学、访学经历。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我院于1999年开始招收英语教学理论及应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1、2004年相继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授予权,招收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英语教学理论及应用、日语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个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于2006、2010年分别获得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读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历史与社会学院 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1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2人。师资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拥有“专门史”和“考古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考古学”一级硕士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即“专门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育学”。其中“考古学”在2013年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13位。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博物馆学、社会工作,现有在校本科生9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社会史、重庆地方史和抗战大后方历史、三峡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重点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承担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6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108部、发表学术论文754篇,并先后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7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目前,全院师生正在“教学立院、学术强院、制度理院、和谐兴院” 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上,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数学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师65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39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7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重庆市杰出学科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巴渝学者2人,省部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人。 数学学院现有重庆市“十五”重点学科(系统理论)1个,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1个,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数学一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数学、系统科学)硕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理论、系统集成与分析、学科教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优化与控制)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系统工程)1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控制论)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最优化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2个,重庆市教学团队(函数与分析、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群)2个,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基地(师范类数学)1个,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1个,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1个,重庆市校外理科实践基地(重庆师范大学与安博教育集团)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1门,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凸分析与集值分析、矩阵分析)2门,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数学教学论)2门。
地理与旅游学院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等四个二级硕士授权点,还有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及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授权点、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2011年顺利完成市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的验收工作,并获得优秀。成功申报地理学一级学科为市级重点学科。拥有学校重点建设的人文社科基地“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以旅游专业为龙头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澳、中德职教合作项目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学院还拥有重庆市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高校GIS重点实验室、旅游专业实验系统(与市旅游局共同投资兴建,含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多媒体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多功能厅、实验经营水吧、形体礼仪训练大厅)和独立的航空服务与礼仪实训中心。市级精品课程2门,2008年罗兹柏带头的“旅游开发与策划研究所”获得市级教学团队。在教改项目上,获得市级教改项目重大1项、重点3项、一般3项。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