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法学《逻辑学》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内容
    一、考核目的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通过考核了解学生系统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情况以及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要求
    (一)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形式逻辑具有工具性学科性质。因此,特别要求能够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二)采用闭卷形式,120分钟。题型一般有填空;选择(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表解题;图解题;问答题;分析题;综合题等。考核的重点是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考核内容
    将有关教学内容分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两个层次予以提示。重点掌握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在考核中的比例,约为10:2。
    第1章绪论
    [一般了解]
    (一)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的三个基本形式;
    (三)逻辑形式的组成部分;
    (四)普通逻辑学的性质;
    (五)学习普通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2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概述
    [重点掌握]
    (一)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1、概念和词语并非一一对应。
    2、不同的语词,有时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个语词,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内涵和外延。
    [一般了解]
    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重点掌握]
    (一)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注意两者的区别。还要注意,同一语词有时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表示集合概念,有时有非集合意义下使用,表示非集合概念。这种情况,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区别。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一般了解]
    空概念:[要求]能运用概念分类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概念进行分类。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
    概念间的关系指外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全同关系;2、属种关系;3、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要求]掌握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运用欧拉图,图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第四节定义
    [重点掌握]
    (一)定义的特征:1、什么是定义。2、定义的组成部分。
    (二)定义的四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一般了解]
    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种类。
    [要求]能运用定义的规则,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划分
    [重点掌握]
    (一)什么是划分。划分和分解不同。常见错误:"以分解代划分"。
    (二)划分的三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一般了解]
    划分的方法,分类与列举。
    [要求]能运用划分的规则,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第六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重点掌握]
    (一)属种概念之间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要求]能对概念进行一次或连续限制和概括;运用限制和概括的知识,分析常见的错误。
    第3章命题逻辑
    第一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重点掌握]
    (一)简单命题的真假是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定。复合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包含的肢命题的真假。
    (二)联言命题的特征,联言命题的组成部分,逻辑形式。
    (三)真假,真值表,真值表的作用。
    (四)联言命题的真假情况可用真值表显示:
    
p q P并且q

    (五)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的特点及其逻辑形式。
    (六)联言推理的合成式的特点及其逻辑形式。
    [要求]
    (一)掌握联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真值表的内容,并在思维实践中灵活运用。
    (二)根据联言命题真值表的内容,由一个联言命题取值为真或假,推出其肢命题p或q的真假情况来,由联言命题的两个肢命题的真假情况,推出联言命题的真或假。
    (三)能正确进行分解或联言推理或合成式联言推理。
    第二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重点掌握]
    (一)相容选言命题的特点,组成部分、常用联结词和逻辑形式。
    (二)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与其选言肢的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显示:
    
p q P或者q

    (三)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特点、组成部分、逻辑形式。
    (四)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与其肢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显示
    
p q P要么q

    [一般了解]
    选言肢穷尽问题。
    (五)相容选言推理的特点及其一种有效形式的逻辑式。
    (六)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一般了解]
    (七)不相容选言推理的特点及其两种有效形式的逻辑。不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
    [要求]
    (一)掌握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真值表的内容,并在思维实践中灵活运用。
    (二)掌握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真值表的内容,并在思维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注意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区别。
    (四)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的内容,由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取值为真或假,推出其肢命题p或q的真假情况;由相容选言命题的两个肢命题的真假情况,推出相容选言命题的真或假。
    (五)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的内容,由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取值为真或假,推出其肢命题p或q的真假情况;由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两个肢命题的真假情况,推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或假。
    (六)能熟悉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关规则,正确进行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七)能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有关规则,分析相容选言推理是否正确。
    第三节假言命题
    [重点掌握]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特征、组成部分、逻辑形式、常用联结词。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显示:
    
p q 如果P,那么q

    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特点、组成部分、常用联结词、逻辑形式。
    (四)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显示:
    
p q 只有P,才q

    [一般了解]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第四节负命题
    [重点掌握]
    (一)负命题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常用联结词、逻辑形式。
    (二)负命题的真假与其肢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显示:
    
P 非P

    (三)六种简单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逻辑形式。
    (四)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逻辑形式。
    (五)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逻辑形式。
    (六)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逻辑形式。
    (七)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逻辑形式。
    第五节真值表方法
    [重点掌握]
    (一)真值表方法。
    (二)借助真值表进行判定的判定步骤。
    (三)真值表的判定作用。
    1、用真值表判定复合命题的真值。
    2、用真值表判定两个复合命题是否为矛盾、等值命题。
    3、用真值表判定复合命题推理是否有效。
    [要求]
    能运用真值表的判定作用解答有关的问题
    第4章词项逻辑
    第一节概述
    本节内容为一般了解。
    第二节性质命题
    [重点掌握]
    (一)性质命题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
    (二)性质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性质命题的六个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四)性质命题的真假情况。
    (五)同一素材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六)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要求]
    (一)掌握性质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二)掌握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运用逻辑方阵对当关系的原理,由其中一个性质命题的真或假,推出另外三个性质命题的真假情况来。
    (三)运用周延的原理,分析六种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第三节性质命题直接推理
    [重点掌握]
    (一)性质命题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
    1、矛盾关系推理的特点及其八种有效式的逻辑形式。
    2、反对关系推理的特点及其两种有效式的逻辑形式。
    3、下反对关系推理的特点及其两种有效形式的逻辑形式。
    4、差等关系推理的特点及其四种有效式的逻辑形式。
    (二)性质命题变形的直接推理
    1、换质法推理的特点及其两条规则、四种有效式的逻辑形式。
    2、换位法推理的特点及其两条规则,三种有效式的逻辑形式、命题不能换位。
    3、换质位和换位质连续交替法推理的特点及其逻辑形式。
    [要求]
    (一)能根据推理的性质、规则,分辨某推理是否有效;能指出无效的推理的种类、违反了什么规则、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二)能熟练运用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和换位质连续交替法推理进行有效的推理。
    第四节三段论
    [重点掌握]
    (一)三段论的特点及其组成特点。
    (二)三段论的六条一般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三)三段论的四个格及其规则。
    (五)省略三段论的三种形式及其被省略部分的恢复步骤。
    [要求]
    (一)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有关规则,正确进行三段论的推理;能分辨三段论的格;能将省略三段论恢复成完整三段论,并用规则检查其是否有效。
    (二)能根据三段论的有关规则分析三段论是否有效。
    (三)运用三段论有关原理,回答某些问题。
    第5章 谓词逻辑
    本长内容不作要求。
    第6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一节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
    本节内容为一般了解。
    第二节同一律
    [重点掌握]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矛盾律
    [重点掌握]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三)正确理解矛盾律。
    第四节 排中律
    [重点掌握]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三)正确理解排中律。
    [要求]
    (一)熟练运用三条规律分析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
    (二)运用三条规律的知识求解某些问题。
    (三)把握不矛盾律和徘中律在内容和要求及适用范围上的区别。
    第七章模态逻辑
    第一节真值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重点掌握]
    (一)真值模态命题的特点、组成部分,四个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二)真值模态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一般了解]
    简单真值模态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第一节归纳推理的概述
    本节内容为一般了解。
    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
    本节内容为一般了解。
    第三节不完全归纳推理
    [重点掌握]
    (一)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征、种类。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特征、推理形式、结论的特点。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条件。
    (三)科学归纳推理的特征、推理形式、结论的特点。
    [要求]
    (一)能根据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识别以自然语言表述的推理是否为归纳推理。
    (二)识别和分析具体的归纳推理是完全归纳推理还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还是科学归纳推理。
    (三)能找出适当的前提,运用归纳推理推得所需结论。
    第四节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一般了解]
    (一)求同法的特征、逻辑形式、结论的特点、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条件。
    (二)求同法的特征、逻辑形式、结论的特点、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条件。
    (三)共变法的特征、逻辑形式、结论的特点、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条件。
    (四)剩余法的特征、逻辑形式、结论的特点。
    [要求]
    对具体的判明因果关系的事例,识别它使用的是何种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第9章 证明与反驳
    第一节论证的实质
    [一般了解]
    (一)论证的特点。
    (二)论证的组成部分。
    (三)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重点掌握]
    (一)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二)反证法。
    (三)选言证法。
    第三节论证的规则
    [重点掌握]
    (一)关于论题的两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二)关于论据的两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三)关于论证方式的一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反驳
    [重点掌握]
    (一)反驳的特征,组成部分。
    (二)反驳的对象。
    (三)反驳的种类:
    1、直接反驳的特征。
    2、间接反驳:①独立证明反论题的方法。②归谬法的内容和特点。
    [要求]
    (一)会分析论证的结构:揭示论题,列示论据、判明论证方式(即论证中运用了什么推理)。
    (二)会分析证明与反驳的逻辑结构并能揭示其中运用的方法:尤其应注意学会分析日常思维中逻辑表达方式不甚规范的证明与反驳的结构及其方法。
    (三)会分析并准确揭示日常思维中在证明或反驳时所犯的逻辑错误。
    第十章谬误
    本章内容为一般了解。
    四、参考教材
    《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中国矿业大学
    

2011年12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