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5年温州大学物电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点简介(理论物理)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070201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硕士点200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必要的数学功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科研教学的人才。我校研究方向有复杂体系量子物理、场论与数学物理、量子信息与量子调控、生物物理和高分子物理理论等方向。本学科近年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已建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研究活跃,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理论物理学科的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处在本学科前沿,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在本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如Phys.Rev. A,Phys.Rev. E,Opt. Lett.,Opt. Express,J.Chem.Phys.,Soft Matter等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已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 1、复杂体系量子物理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低维结构材料的电输运物理、晶格振动光谱学、强关联体系的磁学性质、量子经典对应、量子混沌。 2、场论与数学物理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一维量子场论可积模型、低维精确可解统计物理模型。 3、量子信息与量子调控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量子纠缠与量子非局域性、量子体系与量子相变、量子纠缠表象理论。 4、复杂系统与统计物理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复杂网络结构与动力学、人类行为动力学、博弈动力学、物理学在经济与金融问题上的应用。 5、生物物理和高分子物理理论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单分子力学性质及操纵、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预测模型、高分子物理的理论与模拟。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1、硕士点负责人 李士本,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72年12月生,199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2003年4月在浙江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3年入职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信息学院,2010年晋升教授。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做博士后,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的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的研究,前期主要对嵌段共聚物,特别是复杂嵌段共聚物在自洽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的微结构进行理论模拟研究,通过设置边界条件来研究传统的高斯链大分子在各种受限条件下的微结构及其相变行为,此后对这些微结构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目前主要特别关注非传统高斯链下的刚柔嵌段高分子的自组装微结构的理论模拟和计算研究,并采用理论模型分析其光伏性能。已在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如J.Chem.Phys.,Langmuir,Soft Mat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2、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林振权,男,博士,教授,凝聚态物理与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9-19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进行分形结构上的相变与临界现象研究。2003.2-2003.7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进行斑图动力学问题的研究。2000年至今主要进行以经济社会系统为代表的复杂系统的聚集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机制及其规律的研究,同时开展人类行为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Physical Review E等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关于复杂系统聚集演化动力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已为本领域国际权威学者所引用。主持完成的分形上相变与临界现象研究和主要参加完成的聚集体非线性演化动力学研究成果分获2002年和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和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物理学会理事。 郑亦庄,男,教授,在理论物理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在奇异电磁场计算、白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曾取得一系列成果,2001年开始,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方面开展了研究,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和2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的研究,在量子非局域性和量子纠缠关系的理论研究;量子非局域作用下产生或建立两系统之间纠缠的最佳条件;利用量子纠缠态研究量子态的远程传输和控制;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非局域操作;量子信息的固体存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2002年至今已在《Physical Review A》,《Journal of Physics B》,《Physics Letters A》,《Op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Optics B》,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索引33篇,论文被同行引用100多次。系列论文2003年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鉴定成果《量子信息中量子态和量子运算的远程传输和控制》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多篇论文获得了浙江省和温州市的优秀论文奖,一篇获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2001-2005年度温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张耀举,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光学和光学工程方面的理论、设计和光学元件的制作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1) 激光束的传输与变换;(2) 光栅和光学超分辨元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3) 光学显微和光存储技术机理研究;(4)光镊原理与技术研究;(5) 光学薄膜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先后在Phys. Rev. A,Opt. Lett.,Opt. Expres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70多篇。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固体浸没透镜新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研究(2008.1-2010.12);俘获两类不同折射率粒子的光镊原理与实验研(2010.1-2013.12);宽波段高效率深刻蚀圆形聚焦光栅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2013.1-2017.12)】。为Optics Communications,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J. Opt Soc. Am. A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