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5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一、试卷考核比重: 本试卷按百分制,70%专业知识(50%经济学基础+25%货币银行学+25%国际贸易概论)+30%高等数学。 二、《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性与选择;经济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与资源利用;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考核要求: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熟练掌握稀缺性、理性经济人假定、机会成本等概念;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概念、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概念、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决定;供求关系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第四节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恩格尔(定律)系数。弹性理论的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熟练掌握均衡这一经济理论最核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弹性分析方法。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考核要求:掌握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熟练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序数效用理论和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熟练掌握价格变化与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概念。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学含义。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厂商生产阶段划分及合理生产区域。 第四节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规模经济。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熟练掌握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掌握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第五章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函数 几种成本概念;成本函数,机会成本,沉淀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 固定成本、总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考核要求:知晓厂商的短期厂商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几种短期成本曲线关系,总量、均量与边际量间的一般关系。理解长期类成本概念及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成U型的不同原因。 第六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有关厂商行为的概念 市场概念和结构类型、厂商行为、利润极大化条件(MC=MR)。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短期供给曲线等。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垄断特征和条件;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获得,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厂商最大化行为;熟练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条件。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垄断与垄断的三角形效率损失;自然垄断及形成条件。 第二节 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外部性);对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的治理。 第三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私人物品的区分。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市场失灵概念及引起市场失灵因素;垄断、 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概念。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所生产的和所销售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 第二节 产出、收入和支出 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支出发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重点理解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的含义,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了解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特点和局限性。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第二节 消费函数 家庭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乘数原理。 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潜在国民收入;GDP缺口和通涨及通缩缺口。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掌握乘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第十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一节 货币和货币供给 货币及其职能;货币的计算口径;银行体系;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 货币市场均衡;利率与投资需求;利率与国民收入。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掌握银行体系运作和货币供给的分类,银行存款创造货币机制;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概念。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IS曲线的由来;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产品市场的失灵。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LM曲线的由来;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的失灵。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掌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了解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功能财政与公债。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及其操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类型、财政政策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及其基本工具、货币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和政策组合;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国家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了解西方国家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 失业 失业及其分类;失业的代价(奥肯定律);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失业的分类、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掌握通货膨胀的衡量;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 三、《货币银行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我国的货币制度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货币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制度,熟悉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第一节 信用与资金融通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与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资金的融通方式,信用的形式,以及单利、复利的计算;掌握当期、实际和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熟练掌握信用工具的特点。 第三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熟悉信用创造过程;对商业银行制度及其经营管理原则有所了解。 第四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组织制度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 金融监管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地位与职能,以及中央银行组织制度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外债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了解外汇的分类;掌握汇率的种类,熟练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 第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第四节 货币政策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熟练掌握三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四、《国际贸易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出口与进口;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贸易差额;总贸易与专门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直接贸易、简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与经济学的关系;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了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贸易利益的源泉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 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掌握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了解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源泉、动态利益的主要表现以及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了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贸易条件 第一节 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的概念;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 第二节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际贸易条件基本概念;掌握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了解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构成与形式;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其发展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定义;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类型;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发展形式。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第一节 关税 关税的含义及其作用;关税的种类;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 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 出口鼓励的政策措施 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关税的定义与关税的种类;掌握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及特点;了解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五、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蔡则祥主编:《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4、张二震主编:《国际贸易学》(第四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