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上海金融学院2015年专升本《专业综合基础—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内容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专业综合基础—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上海金融学院专升本考试专业综合基础的金融学部分。
    二、目标设置
    (一)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通过对金融学课程系统的学习,学生应该比较全面的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一些基本的金融现象。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为今后的金融学专业其他的专业课程打下较好基础。
    (二)课程考试目标
    本大纲在考试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识记:能够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选择和判断。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把握有关概念、事实、理论、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试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单个或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释有关的一般的应用问题。
    三、考试要求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二)考试题型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每次考试不一定会出现所有的题型。各题型具体的考试要求如下: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题干主要以陈述句或疑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准确性。
    2.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考试目的和解答技巧类似单项选择题。只是有5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是2个或2个以上。一般来说,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大于单项选择题,多选、漏选、不选都是没有成绩的。
    3.判断题。判断题是要判断命题的正误,此类问题只有“正确”、“错误”两种答案。有的题目意思表达是完全正确的,有的是完全错误的,有的是部分错误的。不管是完全错误还是部分错误,均应判“错误”。
    4.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这类题型是要求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描述,目的是考试学生对这些名词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说明。
    5.简答题。简答题一般是根据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回答。所提问题在教材、课件的“课程讲解”中大多有现成答案。回答这种问题,一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二要对每一要点进行简明扼要解释。
    6.论述题。论述题重点考试的是学生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深度思考能力,又要有分析与综合能力。学生要紧密围绕题目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清晰、观点正确,论述充分。论述题的难度高于简答题。
    7.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侧重于考试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和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能力。学生根据案例材料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问题可能是单项选择题目类型,也可能是主观性的问答题,回答时要结合案例进行说明或解释。注意不要把案例分析题等同于简答题或论述题,离开案例去阐述理论。
    对此要有明确的要点和比较详细的说明或解释。
    四、教材选用
    (1)考试教材:《金融学》,刘玉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参考复习资料:《金融学习题指南》,刘玉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经济学中的货币
    1.领会:(1)通货与货币;(2)收入与货币;(3)财富与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与职能生
    1.识记:(1)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2)货币的形态。
    2.领会:(1)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2)货币交换的优势;(3)货币的本质。
    3.应用:(1)货币的职能;(2)电子货币的挑战。
    三、货币的计量
    1.识记:(1)狭义的货币;(2)广义的货币。
    2.领会: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四、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1.识记:(1)货币制度;(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3)格雷欣定律。
    2.领会:(1)货币制度的演进;(2)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演进
    1.识记:(1)信用的含义;(2)信用的特征。
    2.领会:(1)信用与商品买卖的区别;(2)信用与财政分配的区别。
    3.应用:(1)信用产生的基础;(2)信用发展的形式;(3)信用关系产生的要素。
    二、信用形式
    1.识记:(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
    2.领会:(1)商业信用的作用;(2)银行信用的作用;(3)国家信用的作用;(4)消费信用的方式;(5)国际信用的方式。
    3.应用:(1)商业信用的特点;(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特点。
    三、信用工具
    1.识记:(1)信用工具的特征;(2)典型信用工具。
    2.领会:信用工具的分类标准与相应的类型。
    3.应用:几种收益率的含义与计算。
    四、信用与经济
    1.识记:信用与生产的关系。
    2.领会:信用与消费的关系。
    3.应用:信用与分配的关系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内涵
    1.识记:(1)利息起源理论;(2)马克思的利息形成理论;(3)利息的作用。
    2.领会:(1)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本质理论;(2)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
    3.应用:(1)单利、复利的计算;(2)现值、终值的计算。
    二、利息率
    1.识记:(1)利息率的定义;(2)利率的基本特征。
    2.领会:(1)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2)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3)利率的经济功能。
    3.应用:(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
    三、利率的结构
    1.识记:(1)利率体系的含义;(2)基准利率;(3)中国的利率体系。
    2.领会:(1)利率风险结构;(2)利率期限结构;(3)利率信用差别结构。
    3.应用:(1)收益率曲线;(2)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解释。
    四、利率的决定
    1.识记:(1)西方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2)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
    2.领会:(1)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2)可贷资金利率理论;(3)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3.应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
    第四章 金融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
    1.识记:(1)金融的定义;(2)金融的范畴。
    2.领会: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
    3.应用:(1)金融范畴发展的方向。
    二、金融功能
    1.识记:(1)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2)风险与收益。
    2.领会:(1)金融体系的不同格局;(2)信息不对称;(3)现金流。
    3.应用:(1)金融功能观;(2)市场有效性;(3)货币时间价值。
    第五章 金融市场
    一、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
    1.识记:(1)金融市场的定义;(2)金融市场的主体。
    2.领会:(1)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2)管理的主体、载体与目的。
    3.应用:(1)金融部门;(2)金融市场的功能。
    二、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1.识记:(1)直接金融的概念;(2)间接金融的概念。
    2.领会:(1)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2)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
    3.应用: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
    1.识记:(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2)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定义;(3)公开市场与协议市场的定义;(4)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定义;(5)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定义;(6)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2.领会:(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2)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关系。
    3.应用:区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标准。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识记:(1)资产证券化定义;(2)金融工程化定义。
    2.领会:(1)资产证券化过程;(2)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3.应用:金融全球化
    第六章 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1.识记:(1)金融工具的定义;(2)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含义。
    2.领会:(1)金融工具的特征;(2)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3.应用: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
    二、货币市场工具
    1.识记:(1)短期国库券;(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3)回购协议。
    2.领会:(1)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流程;(2)商业票据的类型。
    3.应用:(1)商业票据贴现方面的计算;(2)短期国库券贴现方面的计算。
    三、资本市场工具
    1.识记:(1)股票的特征;(2)股票的分类;(3)债券的特征;(4)债券的分类。
    2.领会:(1)股票价格的表现形式;(2)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3.应用:(1)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2)股价指数的计算;(3)债券价格的计算。
    四、衍生金融工具
    1.识记:(1)金融期货含义;(2)金融期权含义;(3)互换协议含义;(4)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2.领会:(1)金融期货的类型;(2)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3.应用:(1)金融期货计算;(2)金融期权计算。
    第七章 金融机构
    一、金融机构的产生
    1.识记:(1)金融机构的含义;(2)各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2.领会:(1)狭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2)广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
    3.应用: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二、金融机构体系
    1.识记:(1)存款类金融机构;(2)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2.领会:(1)美国金融机构体系;(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3)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
    3.应用:(1)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2)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识记:(1)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史;(2)政策性银行。
    2.领会:(1)商业银行的分类;(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
    3.应用: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传统银行的衰退
    1.识记:(1)市场主导型特点;(2)银行主导型特点。
    2.领会:(1)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区别;(2)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3.应用:(1)金融体系模式在中国的选择;(2)传统银行的转型。
    第九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识记:(1)通货。
    2.领会:(1)信用货币的特点;(2)信用货币的构成。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1.识记:(1)原始存款;(2)派生存款;(3)超额准备金。
    2.领会:(1)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2)存款创造过程;(3)存款收缩过程
    3.应用:(1)派生倍数的计算;(2)对存款创造过程的说明;(3)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识记:(1)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2.领会:(1)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2)现金发行与回笼的过程;(3)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
    3.应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2)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
    1.识记:(1)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量;(3)流动性陷阱假说。
    2.领会:(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费雪方程式;(3)剑桥方程式。
    3.应用:(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二、货币供给
    1.识记:(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2)基础货币;(3)货币乘数的定义。
    2.领会:(1)货币层次划分;(2)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3信用创造论;(4)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5)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6)乔顿模型的分析。
    3.应用:(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2)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3)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1.识记:(1)货币均衡;(2)货币非均衡。
    2.领会: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3.应用: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二、通货膨胀
    1.识记:(1)通货膨胀的定义;(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3)菲利普斯曲线。
    2.领会:(1)通货膨胀的类型;(2)通货膨胀的成因。
    3.应用:(1)通货膨胀的影响;(2)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通货紧缩
    1.识记:(1)通货紧缩的定义;(2)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
    2.领会:(1)通货膨胀的类型;(2)通货膨胀的成因。
    3.应用:(1)通货紧缩的危害;(2)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识记:(1)货币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2.领会:(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选择。
    3.应用:(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2)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1.识记:(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2)再贴现政策的含义;(3)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2.领会:(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2)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
    3.应用:(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3)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过程;(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识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2.领会:(1)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3)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3.应用:(1)货币政策传导过程;(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四、货币政策效应
    1.识记:(1)货币政策时滞;(2)货币政策效应。
    2.领会:(1)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2)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3.应用:(1)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货币政策效应;(2)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一、外汇与汇率
    1.识记:(1)外汇的定义;(2)外汇的特点;(3)外汇的种类。
    2.领会:(1)汇率的定义与标价方法;(2)国际借贷说。
    3.应用:(1)购买力平价理论;(2)利率平价理论。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识记:国际收支的含义。
    2.领会:国际收支平衡表。
    3.应用:国际收支的均衡。
    三、国际储备
    1.识记:(1)国际储备的定义;(2)特别提款权。
    2.领会:国际储备的构成。
    3.应用:(1)外汇储备规模管理;(2)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1: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