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1)
内容

【评价目标】
    

1.识记问题的基本成分和分类,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基本特点,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的成分。
    

2.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子、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一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理解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
    

4.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问题解决及其早期模型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或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指给定的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状态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心理学往往采用这类问题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律和策略;界定含糊的问题指给定的条件或目标没有清楚说明或对两者都没有规定的问题。这类问题较难解决,往往需要创造性思维。
    

2.目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的活动,虽有明确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有些活动尽管有目的,且包括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参与,主要是一种身体的活动,也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各种发明创造、技术革新都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范。常规性和创造性是相对的,对一些人是常规性的问题,对另一些人则是创造性的问题。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