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概要第二章 小学教育 |
内容 | 2.1 学习目标 1.识记小学教育、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理解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3.理解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及其制定的依据; 4.掌握我国小学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的表述; 5.运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的问题。 2.2 核心内容纲要 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是6~12岁的儿童。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也有私办的小学。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①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 ②清末的小学教育; ③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 ④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①普及小学教育; ②学制改革试验; ③教学改革试验。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 ①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义务教育既可以保证公民的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②《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与宗旨。 (4)《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①关于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②关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③关于义务教育的学制; ④关于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⑤关于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二、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1)小学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 ①导向作用; ②激励作用; ③评价作用。 (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2.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1)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①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在表述上的变化: 1957年的教育目的; 1982,年的教育目的; 1993年的教育目的; 1995年的教育目的。 ②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2)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①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②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③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④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