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概要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
内容 | 3.1 学习目标 1.识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有关身心发展的动因的三种理论; 3.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理解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5.运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教育的重要性; 6.掌握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及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3.2 核心内容纲要 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1.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它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①基本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②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 ①基本观点:外铄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②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二、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作用 (1)环境及其构成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并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环境对人的作用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三、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 ②注意; ③记忆; ④思维; ⑤情感; ⑥自我意识。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学习兴趣与习惯;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