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概要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
内容 | 4.1 学习目标 1.识记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教育的职业特点; 2.掌握学生的权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和重要性; 3.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 3.运用师生关系的理论,结合实际工作,说明改进师生关系的意义。 4.2 核心内容纲要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①学生是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c.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a.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b.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c.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①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①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②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2)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①学生的受教育权; ②学生的人身权。 (3)学生的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教师职业的性质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敬业; 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③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教师的人格特征 ①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②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③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