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概要第五章 课程
内容
    5.1  学习目标
    1.识记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设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概念;
    2.掌握课程的几种分类;
    3.掌握课程计划的构成;
    4.理解教科书的作用;
    5.理解制约课程的因素和课程计划、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6.掌握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以及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7.运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理论合理安排课程。
    5.2  核心内容纲要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一般概念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3.课程类型
    (1)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①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②拓展型课程:重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③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①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
    ②地方课程:是为了适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和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安排的课程,这类课程属二级课程。
    ③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2.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
    ①教育目的;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课程计划的构成
    ①教学科目的设置;
    ②学科顺序;
    ③课时分配;
    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4)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①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②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③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5)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①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指导意义: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
    ②课程计划对小学教师的指导意义:
    a.要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b.要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c.要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d.要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3.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教学大纲的构成
    ①说明部分;
    ②本文部分;
    ③其他。
    (3)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①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
    ②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③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④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4)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执行
    4.教科书
    (1)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2)教科书的结构
    (3)教科书的编排
    (4)教科书的作用
    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②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③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④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
    (5)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③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④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⑥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6)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我国小学课程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发展性
    2.我国现行小学课程设计
    (1)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2)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