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1年妇幼保健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364) |
内容 |
医学心理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一、绪论 |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
(1)概念 |
了解 |
(2)地位 |
熟悉 |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支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熟悉 |
(2)研究任务 |
掌握 |
(3)了解研究分支 |
掌握 |
(4)研究方法 |
了解 |
3.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1)神灵主义阶段 |
熟悉 |
(2)自然哲学时期 |
熟悉 |
(3)科学心理学时期 |
熟悉 |
4.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
熟悉 |
(2)心理生理学理论 |
熟悉 |
(3)行为主义理论 |
熟悉 |
(4)人本主义理论 |
熟悉 |
(5)认知理论 |
熟悉 |
二、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
1.心理活动的定义与分类 |
(1)心理活动的概念 |
熟悉 |
(2)心理活动的分类 |
掌握 |
2.心理实质 |
(1)心理是脑的机能 |
掌握 |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
掌握 |
3.认识过程 |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
掌握 |
(2)注意的概念与特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3)记忆的概念与特征 |
掌握 |
(4)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
掌握 |
(5)想象的概念与特征 |
掌握 |
4.情绪与情感过程 |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
熟悉 |
(2)情绪状态与高级情感 |
掌握 |
(3)情绪与健康、疾病发生 |
熟悉 |
5.意志过程 |
(1)意志的概念与特征 |
掌握 |
(2)不良意志特征 |
掌握 |
(3)意志与健康 |
掌握 |
6.需要、动机与挫折 |
(1)需要定义与分类 |
掌握 |
(2)需要层次论 |
掌握 |
(3)动机定义与分类 |
掌握 |
(4)挫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7.人格 |
(1)人格定义 |
熟悉 |
(2)能力的分类 |
掌握 |
(3)气质概念、生理基础和分型与意义 |
掌握 |
(4)性格的概念、特征与分型 |
掌握 |
(5)人格与健康 |
掌握 |
8.行为 |
(1)定义 |
掌握 |
(2)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 |
掌握 |
(3)C型行为与癌瘤发生 |
掌握 |
三、心理卫生 |
1.心理卫生概述 |
(1)心理卫生概念 |
掌握 |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掌握 |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
(1)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3)成人心理健康的维护(4)老人心理健康的维护 |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
四、心身疾病 |
1.心身疾病的一般概念 |
(1)定义 |
掌握 |
(2)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3)心身关系 |
掌握 |
2.心理应激与应对 |
(1)定义 |
掌握 |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
掌握 |
(3)生活事件与疾病 |
掌握 |
(4)控制应激的方法 |
掌握 |
3.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
掌握 |
五、心理评估 |
1.心理评估的概念 |
(1)心理评估的概念 |
掌握 |
(2)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
掌握 |
(3)心理测验的分类 |
掌握 |
2.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 |
(1)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条件 |
掌握 |
(2)心理测验的原则 |
掌握 |
3.常用的心理测验与评定量表 |
(1)智力测验 |
掌握 |
(2)人格测验 |
了解 |
(3)评定量表 |
了解 |
六、心理治疗与咨询 |
1.心理治疗的概述 |
(1)概念 |
了解 |
(2)分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掌握 |
2.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
(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 |
掌握 |
(2)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
熟悉 |
(3)人本主义疗法的特点 |
熟悉 |
3.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过程 |
(1)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 |
熟悉 |
(2)心理治疗工作原则 |
掌握 |
(3)心理治疗的过程 |
掌握 |
4.心理咨询 |
(1)心理咨询概述 |
掌握 |
(2)心理咨询的原则 |
掌握 |
七、病人心理 |
1.病人角色 |
(1)概念 |
掌握 |
(2)病感 |
掌握 |
2.求医与遵医行为 |
(1)求医行为 |
掌握 |
(2)遵医行为 |
熟悉 |
3.病人的心理问题 |
(1)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
熟悉 |
(2)病人的心理需要 |
掌握 |
八、医患关系 |
1.医患关系的概念 |
(1)什么是医患关系 |
掌握 |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
掌握 |
(3)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
掌握 |
(4)医患交往的两种水平 |
掌握 |
2.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
(1)医患间的冲突 |
掌握 |
(2)医患间交往障碍 |
掌握 |
3.医患关系的模式 |
(1)医患关系模式类型 |
熟悉 |
(2)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
熟悉 |
4.医务人员的心理素养 |
(1)医务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
熟悉 |
(2)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
掌握 | 妇幼营养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一、儿童营养基础 |
|
(1)蛋白质 |
掌握 |
(2)碳水化合物 |
(3)脂肪 |
(4)矿物质 |
(5)维生素 |
二、孕妇及乳母的营养需要 |
1. 孕妇的营养需要 |
(1)能量 |
掌握 |
(2)蛋白质 |
(3)脂肪 |
(4)矿物质 |
(5)维生素 |
2. 乳母的营养需要 |
(1)能量 |
掌握 |
(2)蛋白质 |
(3)脂肪 |
(4)矿物质 |
(5)维生素 | 流行病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流行病学的历史 |
|
了解 |
2.流行病学的定义 |
(1)定义 |
掌握 |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
掌握 |
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
(1)基本原理 |
掌握 |
(2)实际应用 |
4.流行病学的特点 |
(1)群体特征 |
掌握 |
(2)以分布起点的特征 |
掌握 |
(3)对比特征 |
熟悉 |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
掌握 |
(5)社会医学 |
熟悉 |
(6)预防为主的特征 |
熟悉 |
5.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
|
了解 |
二、疾病的分布 |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
(1)发病指标 |
掌握 |
(2)死亡指标 |
2.疾病流行强度 |
(1)散发 |
掌握 |
(2)爆发 |
(3)流行 |
3.疾病分布的形式 |
(1)人群分布特征 |
掌握 |
(2)时间分布特征 |
(3)地区分布 |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
三、病因和病因推断 |
1.病因的概念 |
(1)病因的定义 |
掌握 |
(2)病因模型 |
了解 |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熟悉 |
(4)因果联接方式 |
掌握 |
2.病因推断的技术 |
(1)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 |
熟悉 |
(2)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
熟悉 |
(3)病因推断的标准 |
掌握 |
四、描述性研究 |
1.概述 |
(1)描述流行病学的地位和应用 |
了解 |
(2)定义及特点 |
掌握 |
(3)描述性研究的分类 |
掌握 |
2.现况研究 |
(1)现况研究的目的 |
掌握 |
(2)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的必要条件和抽样方法、样本大小 |
掌握 |
3.筛检 |
(1)定义 |
掌握 |
(2)主要应用 |
掌握 |
(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
掌握 |
4.生态学研究 |
(1)生态学研究概述 |
掌握 |
(2)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
掌握 |
(3)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 |
熟悉 |
五、病例对照研究 |
1.基本原理 |
|
熟悉 |
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
掌握 |
(2)病例对照研究匹配 |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3.某些实例 |
|
了解 |
4.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
(1)复习文献,提出假设 |
熟悉 |
(2)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对照形式 |
(3)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
(4)样本含量的估计 |
(5)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 |
(6)资料的收集 |
5.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 |
|
熟悉 |
6.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1)资料的整理 |
掌握 |
(2)数据的分析 |
7.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
(1)选择性偏倚 |
了解 |
(2)信息偏倚 |
(3)混杂偏倚 |
8.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
|
了解 |
六、队列研究 |
1.基本原理 |
(1)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 |
掌握 |
(2)队列研究的目的 |
(3)队列研究的类型 |
2.实例 |
|
了解 |
3.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
(1)前瞻性队列研究 |
熟悉 |
(2)历史性队列研究 |
4.队列研究的步骤 |
(1)确定研究因素 |
掌握 |
(2)确定研究结局 |
(3)确定研究人群 |
(4)确定样本大小 |
(5)随访 |
5.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
(1)率的计算 |
掌握 |
(2)人时的计算 |
(3)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
(4)剂量反应关系 |
(5)分层分析 |
6.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1)常见偏倚 |
了解 |
(2)偏倚的控制 |
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1.流行病学实验的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基本特征 |
熟悉 |
(3)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
掌握 |
2.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
(1)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
掌握 |
(2)选择研究对象 |
(3)确定实验现场 |
(4)估计样本含量 |
(5)随机化分组 |
(6)设立对照 |
(7)盲法的应用 |
3.流行病学实验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
(1)资料收集、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掌握 |
(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护率、效果指数 |
4.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
(1)主要优点 |
熟悉 |
(2)缺点 |
5.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
|
了解 |
6.了解实例 |
|
了解 |
八、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
1.概述 |
(1)定义 |
掌握 |
(2)建立模型的预备条件、建模思路 |
熟悉 |
2.主要研究方法:确定型模型与随机型模型 |
|
熟悉 |
3.主要应用 |
|
掌握 |
九、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1.概述 |
(1)偏倚的概念 |
掌握 |
(2)偏倚的种类 |
2.选择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2)种类 |
熟悉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3.信息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2)种类 |
熟悉 |
(3)控制方法 |
熟悉 |
4.混杂偏倚 |
(1)概念 |
掌握 |
(2)混杂因素 |
掌握 |
(3)正混杂偏倚、负混杂偏倚 |
掌握 |
(4)控制方法 |
熟悉 |
十、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
1.前言 |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容 |
熟悉 |
2.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
(1)在宏观水平上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卫生工作方针、社会大卫生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影响健康的因素 |
掌握 |
(2)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
3.疾病监测 |
(1)疾病监测的定义 |
掌握 |
(2)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
掌握 |
(3)疾病监测的种类 |
熟悉 |
(4)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
熟悉 |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
掌握 |
(2)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
掌握 |
(3)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
掌握 |
(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
掌握 |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1)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
掌握 |
(2)传染病的预防 |
掌握 |
(3)传染病的控制 |
掌握 |
3.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
(1)我国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 |
掌握 |
(2)扩大免疫规划 |
掌握 |
(3)预防接种 |
掌握 |
(4)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
掌握 |
十二、血清流行病学 |
1.概述:概念 |
|
掌握 |
2.主要研究方法 |
|
掌握 |
3.有关研究的几个问题 |
|
熟悉 |
4.血清流行病学的应用近况 |
(1)评价生物标志物有效性,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
掌握 |
(2)用于爆发事件因素的探索 |
(3)对疾病流行过程作追溯性研究 |
(4)阐明疾病分布规律和自然史 |
(5)探索病因和危险因素 |
(6)疾病监测与预测 |
(7)考核预防接种效果 |
十三、分子流行病学 |
1.概述:定义 |
|
掌握 |
2.主要研究内容 |
(1)生物标志种类 |
熟悉 |
(2)易感性测量 |
3.主要研究方法 |
|
了解 |
十四、遗传流行病学 |
1.概述 |
(1)概念 |
掌握 |
(2)遗传流行病学中的疾病分类 |
2.分析方法 |
(1)家族聚集性分析 |
熟悉 |
(2)双生子分析 |
(3)养子和半同胞分析 |
(4)系谱分析 |
(5)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 | 妇幼保健卫生统计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一、绪言 |
1.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
(1)卫生统计学的定义 |
了解 |
(2)卫生统计学的内容 |
熟悉 |
(3)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 |
了解 |
2.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 |
(1)统计设计 |
熟悉 |
(2)搜集资料 |
(3)整理资料 |
(4)分析资料 |
3. 统计变量与资料 |
(1)变量与资料的区别 |
熟悉 |
(2)定量变量 |
掌握 |
(3)分类变量 |
掌握 |
4.几个基本概念 |
(1)总体与样本 |
掌握 |
(2)参数与统计量 |
(3)频率与概率 |
(4)抽样误差 |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
1.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
(1)频数分布表的编制 |
熟悉 |
(2)频数分布图 |
(3)频数分布类型 |
2.集中趋势的描述 |
(1)算术均数 |
掌握 |
(2)几何均数 |
(3)中位数 |
3.离散趋势的描述 |
(1)极差和离均差平方和 |
掌握 |
(2)四分位数间距 |
(3)方差与标准差 |
(4)变异系数 |
三、正态分布与参考值范围 |
1.正态分布 |
(1)正态分布的概念 |
掌握 |
(2)标准正态分布 |
熟悉 |
(3)正态分布的特征 |
熟悉 |
(4)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
掌握 |
2.医学参考值范围 |
(1)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
掌握 |
(2)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 |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与t检验 |
1.均数的抽样误差 |
(1)概念 |
掌握 |
(2)计算公式 |
2.t分布 |
(1)t分布概念 |
熟悉 |
(2)t分布的特征 |
3.总体均数的估计 |
(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
掌握 |
(2)区间估计的两种计算方法 |
4.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
(1)定义 |
熟悉 |
(2)计算公式 |
(3)用途 |
5.t检验 |
(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
熟悉 |
(2)t检验的适用条件 |
掌握 |
(3)三种形式的t检验 |
熟悉 |
(4)两类错误 |
熟悉 |
(5)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
熟悉 |
五、方差分析 |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
|
掌握 |
2.方差分析总变异和总自由度的分解 |
(1)完全随机设计 |
熟悉 |
(2)随机区组设计 |
3.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
(1)每两组的比较 |
了解 |
(2)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
4.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不满足条件的处理方法 |
(1)前提条件:方差齐性与正态性 |
了解 |
(2)不满足条件的处理方法 |
六、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
1.分类资料的频数分布 |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
熟悉 |
2.常用相对数指标 |
(1)率 |
熟悉 |
(2)构成比 |
(3)相对比 |
3.动态数列 |
(1)动态数列的概念与分类 |
了解 |
(2)动态数列的常用指标 |
4.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
|
掌握 |
5.标准化法 |
(1)标准化法的适用条件和基本思想 |
掌握 |
(2)标准比率的计算:直接法和间接法 |
了解 |
(3)标准化法使用注意事项 |
熟悉 |
七、率的抽样误差与u检验 |
1.率的抽样误差 |
率抽样误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
掌握 |
2.总体率的估计 |
(1)总体率的点估计 |
掌握 |
(2)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
3.率的u检验 |
(1)单样本率检验 |
熟悉 |
(2)两样本率检验 |
八、χ2检验 |
1.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
(1)四格表的概念 |
了解 |
(2)四格表χ2计算的基本公式 |
熟悉 |
(3)四格表χ2计算专用公式 |
了解 |
(4)四格表χ2计算的校正 |
熟悉 |
2.行×列表的χ2检验 |
(1)行×列表χ2检验的计算公式 |
了解 |
(2)行×列表χ2检验的用途 |
熟悉 |
3.列联表的χ2检验 |
(1)列联表χ2检验用途 |
熟悉 |
(2)配对四格表的McNemar检验 |
4.χ2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
(1)关于理论频数 |
掌握 |
(2)多个样本率(构成比)的两两比较 |
(3)χ2检验只能说明有序资料的关联性 |
九、秩和检验 |
1.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的概念 |
(1)参数统计 |
熟悉 |
(2)非参数统计 |
2.秩次的概念 |
(1)秩次的含义 |
了解 |
(2)平均秩次的计算 |
熟悉 |
3.常用设计方案的秩和检验 |
(1)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
|
(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
了解 |
(3)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
|
十、回归与相关 |
1.直线回归 |
(1)直线回归的概念 |
了解 |
(2)直线回归方程的表达式,b的统计意义 |
熟悉 |
(3)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
熟悉 |
(4)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
掌握 |
2.直线相关 |
(1)直线相关的概念 |
熟悉 |
(2)相关系数的计算 |
(3)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
3.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
(1)区别 |
熟悉 |
(2)联系 |
4.直线回归与相关应注意的问题 |
|
掌握 |
5.等级相关 |
(1)适用条件 |
掌握 |
(2)等级相关系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
了解 |
十一、统计表与统计图表 |
1.统计表 |
(1)统计表的结构 |
熟悉 |
(2)列表的原则 |
掌握 |
(3)列表的基本要求 |
了解 |
2.统计图 |
(1)常用图型的种类 |
熟悉 |
(2)制图的基本要求 |
掌握 |
(3)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与绘制要求 |
掌握 |
十二、调查设计 |
1.调查研究特点 |
调查设计的概念,调查研究的特点 |
熟悉 |
2.调查计划 |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指标 |
了解 |
(2)明确研究总体,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单位 |
了解 |
(3)确定调查方法 |
了解 |
(4)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 |
了解 |
(5)确定调查项目和问卷 |
了解 |
(6)估计样本含量 |
熟悉 |
(7)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
了解 |
3.整理计划 |
(1)问卷接收 |
了解 |
(2)问卷核查 |
(3)数据编码 |
(4)数据的计算机录入 |
(5)拟定整理表 |
(6)归纳汇总 |
4.常用的抽样方法 |
(1)单纯随机抽样 |
掌握 |
(2)系统抽样 |
了解 |
(3)整群抽样 |
了解 |
(4)分层随机抽样 |
掌握 |
(5)偶遇抽样 |
了解 |
(6)立意抽样 |
了解 |
(7)配额抽样 |
了解 |
(8)雪球抽样 |
了解 |
十三、实验设计 |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
(1)受试对象 |
熟悉 |
(2)处理因素 |
(3)实验效应 |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
(1)对照原则 |
掌握 |
(2)随机化原则 |
(3)重复的原则 |
3.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
(1)完全随机设计 |
熟悉 |
(2)配对设计 |
(3)随机区组设计 |
4.确定样本含量 |
(1)样本含量的概念 |
熟悉 |
(2)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 |
(3)影响样本含量估计的因素 |
(4)样本含量的估算方法 |
十四、居民健康统计 |
1.生育与计划生育统计 |
(1)粗出生率 |
熟悉 |
(2)总生育率 |
熟悉 |
(3)年龄组生育率 |
了解 |
(4)总和生育率 |
了解 |
2. 人口死亡统计 |
(1)粗死亡率 |
熟悉 |
(2)年龄别死亡率 |
熟悉 |
(3)死因别死亡率 |
熟悉 |
(4)婴儿死亡率 |
掌握 |
(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掌握 |
(6)孕产妇死亡率 |
掌握 |
3. 疾病统计 |
(1)发病率 |
掌握 |
(2)患病率 |
掌握 |
(3)病死率 |
掌握 |
(4)生存率 |
熟悉 |
4.寿命表 |
(1)寿命表的概念 |
了解 |
(2)寿命表的分类 |
熟悉 |
(3)寿命表的编制步骤 |
了解 |
(4)寿命表的用途 |
掌握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
1.健康教育的概念 |
(1)健康教育的定义(2)健康教育的目的(3)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传播、卫生宣传)(4)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健康素养的概念 |
掌握 |
2.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
(1)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
掌握 |
(2)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
(3)行为的影响因素 |
(4)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5)健康信念模式(6)阶段变化理论(7)合理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8)社会认知理论 |
3. 健康心理理论 |
(1)健康心理的概念(2)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 |
掌握熟悉 |
(3)冲突与挫折心理 |
了解 |
(4)应激 |
了解 |
(5)应对与防御 |
了解 |
4.健康传播的理论 |
(1)传播的概念 |
掌握 |
(2)传播要素与传播模式 |
(3)人际传播 |
(4)大众传播 |
二、健康促进基本理论 |
1.健康促进的概念 |
(1)健康促进的概念与含义(2)健康促进的领域(3)健康促进的策略(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
掌握掌握掌握熟悉 |
2 群体行为改变的理论 |
(1)创新扩散模式(2)组织阶段改变理论 |
熟悉 | 社会医学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社会医学基本概念 |
(1)学科性质(2)健康概念 |
掌握 |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
(1)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 |
掌握 |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
掌握 |
(3)社会卫生策略 |
熟悉 |
3.社会医学的发展 |
(1)社会医学的萌芽 |
了解 |
(2)西方社会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
(3)我国社会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
1.医学模式的概念 |
(1)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
了解 |
(2)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
2.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熟悉 |
3.现代医学模式 |
(1)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动因 |
了解 |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
掌握 |
4.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和医学优先战略 |
(1)引发对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 |
熟悉 |
(2)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
熟悉 |
(3)对医学教育影响 |
熟悉 |
(4)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
熟悉 |
(5)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
熟悉 |
(6)对健康状况评价的影响 |
熟悉 |
三、社会因素和健康 |
1. 社会因素概述 |
( 1 ) 概念 |
掌握 |
( 2 ) 影响健康的特点 |
掌握 |
( 3 ) 影响健康的机制 |
掌握 |
2. 社会经济与健康 |
( 1 ) 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
掌握 |
( 2 ) 经济水平低下对健康的作用 |
掌握 |
( 3 ) 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
掌握 |
( 4 ) 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
掌握 |
( 5 )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 |
掌握 |
( 6 ) 社会阶层与健康 |
掌握 |
( 7 ) 社会营养与健康 |
掌握 |
3. 社会发展与健康 |
( 1 ) 社会制度与健康 |
掌握 |
( 2 ) 社会关系与健康 |
掌握 |
( 3 ) 人口发展与健康 |
掌握 |
( 4 )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
掌握 |
4. 社会文化与健康 |
( 1 ) 文化的概念 |
掌握 |
( 2 )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
掌握 |
( 3 ) 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掌握 |
5. 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 |
( 1 ) 应激与健康 |
掌握 |
( 2 ) 生活事件与健康 |
掌握 |
6. 生活方式与健康 |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掌握 |
四、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
1.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
( 1 ) 调查研究 |
掌握 |
( 2 ) 实验研究 |
( 3 ) 健康状况评价( 4 )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5 ) 生活质量评价( 6 ) 卫生服务研究 |
2. 定性和定量研究 |
( 1 ) 区别 |
熟悉 |
( 2 ) 定性研究的应用 |
熟悉 |
3.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
( 1 ) 提出研究问题 |
掌握掌握 |
( 2 ) 设计研究方案 |
( 3 ) 收集资料 |
熟悉 |
( 4 ) 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 |
掌握 |
( 5 ) 散发和应用研究结果 |
熟悉 |
4. 问卷调查 |
( 1 ) 概念 |
了解 |
( 2 ) 分类 |
了解 |
( 3 ) 基本结构 |
了解 |
( 4 ) 问卷设计的步骤 |
了解 |
( 5 )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
了解 |
5.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 1 ) 信度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
了解 |
( 2 ) 效度的概念 |
了解 |
6. 观察法 |
观察法的概念 、分类 、功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7. 个别深入访谈 |
个别深入访谈的概念 、功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8.专题小组讨论 |
专题小组讨论的概念 、应用及优缺点 |
熟悉 |
五、 健康状况评价 |
1. 健康状况评价的单一指标 |
( 1 ) 相关指标 |
掌握 |
( 2 ) 卫生保健指标 |
掌握 |
( 3 ) 健康状况指标 |
掌握 |
2.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
( 1 ) 发展综合指标的原因 |
掌握 |
( 2 ) 常用综合指标 |
掌握 |
六、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1. 概述 |
( 1 ) 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 |
( 2 )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
了解 |
( 3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过程 |
了解 |
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计算 |
( 1 ) 收集资料 |
了解 |
( 2 ) 分析资料 |
了解 |
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 1 ) 个体评价的类型和优缺点 |
了解 |
( 2 ) 群体评价 |
了解 |
七 、生活质量评价 |
1.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
( 1 ) 生活质量和生命数量的概念 |
掌握 |
( 2 )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掌握 |
( 3 )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特征 |
掌握 |
2.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 |
( 1 ) 躯体健康 |
熟悉 |
( 2 ) 心理健康 |
熟悉 |
( 3 ) 社会功能 |
熟悉 |
( 4 ) 一般性感觉 |
熟悉 |
( 5 ) 主观健康的定义 |
熟悉 |
3. 生活质量的测量工具 |
( 1 ) 量表的效度 |
了解 |
( 2 ) 量表的信度 |
了解 |
4.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 |
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
掌握 |
八、社区卫生服务 |
1.基本概念 |
( 1 ) 社区的定义 |
掌握 |
( 2 ) 社区发展的概念 |
掌握 |
( 3 )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
掌握 |
2.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
社区内的全体人群 |
掌握 |
3.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
( 1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
熟悉 |
( 2 )是基层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
( 3 )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
( 4 )综合性服务 |
( 5 )持续性服务 |
( 6 )协调性服务 |
( 7 )可及性服务 |
( 8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
( 9 )以社区为单位的服务 |
( 10 )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
4.社区诊断 |
( 1)确立主要卫生问题 |
熟悉 |
(2)确定高危人群 |
熟悉 |
(3)确定主要危险因素 |
熟悉 |
九、 社会卫生策略 |
1.全球卫生政策与初级卫生保健 |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
掌握 |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
熟悉 |
2.中国的卫生策略 |
(1)中国的卫生问题 |
熟悉 |
(2)中国的卫生策略 |
熟悉 | 卫生法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要求 |
一、卫生法学 |
1.卫生法概述 |
(1)卫生法学和卫生法的概念 |
掌握 |
(2)卫生法的主要特征 |
掌握 |
(3)卫生法律关系 |
熟悉 |
(4)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 |
熟悉 |
(5)卫生法的渊源 |
熟悉 |
(6)卫生行政执法 |
掌握 |
二、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
|
掌握 |
2.《传染病防治法》简介 |
(1)总则 |
掌握 |
(2)传染病预防 |
熟悉 |
(3)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
掌握 |
(4)疫情控制 |
掌握 |
(5)医疗救治 |
熟悉 |
(6)监督管理 |
熟悉 |
(7)保障措施 |
熟悉 |
(8)法律责任 |
掌握 |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
1.概述 |
(1)行政法规 |
了解 |
(2)行政规章 |
了解 |
2.《职业病防治法》简介 |
(1)总则 |
熟悉 |
四、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
1.概述 |
|
熟悉 |
2.食品生产和经营的法律制度 |
|
熟悉 |
3.食品卫生许可的法律规定 |
|
了解 |
五、其他公共卫生法律制度 |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简介 |
|
熟悉 |
2.学校卫生工作的法律规定 |
|
熟悉 |
3.公共场所卫生的法律规定 |
|
熟悉 |
4.化妆品卫生监督法律规定 |
|
熟悉 |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 |
1.总则 |
|
掌握 |
2.预防与应急准备 |
|
熟悉 |
3.报告与信息发布 |
|
掌握 |
4.应急处理 |
|
熟悉 |
5.法律责任 |
|
掌握 |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1.总则 |
(1)编制目的 |
了解 |
(2)编制依据 |
熟悉 |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
掌握 |
(4)适用范围 |
了解 |
(5)工作原则 |
了解 |
2.附则 |
名词解释 |
掌握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