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 
| 平台 | 研究方向 |  
| 1、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平台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1作物抗旱节水生理生态机制与调控 |  
| 1-2农田水分养分迁移转化及调控 |  
| 1-3灌溉水力学与灌溉产品设计 |  
| 1-4灌溉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  
| 1-5智能控制精准灌溉技术与装备 |  
| 1-6农业用水信息技术 |  
| 1-7农业用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 |  
| 1-8农业水政策与水管理 |  
| 2、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平台(依托中国农业大学) | 2-1灌区水转化及其伴生过程与模拟 |  
| 2-2田间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 |  
| 2-3农田水效率多因素协同提升 |  
| 2-4设施农业高效用水 |  
| 2-5灌区多水源联合调配与利用 |  
| 2-6灌溉输配水工程技术与装备 |  
| 2-7灌区节水的生态影响与效率评估 |  
| 2-8灌区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 |  
| 2-9灌区盐渍化演化与调控 |  
| 2-10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区域发展模式 |  
| 3、旱作农业高效用水平台(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1抗旱种质资源评价与品种培育 |  
| 3-2雨水资源化利用 |  
| 3-3旱地作物节水栽培 |  
| 3-4旱地保护性耕作 |  
| 3-5抗旱节水制剂 |  
| 3-6旱作农业高效用水的区域发展模式 |  
| 4、季节性缺水区农业高效用水平台(依托武汉大学) | 4-1季节性干旱致灾机理及预警 |  
| 4-2应对季节性干旱的作物管理 |  
| 4-3控制排水与排水再利用 |  
| 4-4蓄水工程建设与安全控制 |  
| 4-5泵站高效稳定运行与控制技术 |  
| 4-6蓄引提灌溉系统联合运用与调度 |  
| 4-7季节性缺水区水资源演化及综合利用 |  
| 4-8季节性缺水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区域发展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