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学院(学校代码:10809)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一、基础医学院 |
|
|
|
|
|
|
(1)中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5)学术学位 |
|
|
|
|
招生人数:30 |
|
|
|
|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
_01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
郭蕾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内科学方剂学 |
①《中医基础理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②《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
_02藏象理论研究 |
张俊龙 窦志芳 陈燕清 |
_03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
苗宇船 |
_04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
张波 师建梅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_01杂病方证经验研究(内科方向) |
门九章 柴瑞霁 胡兰贵 马文辉 高建忠 李孝波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金匮要略;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诊断学方剂学 |
①《金匮要略》,黄仰模,人民卫生出版社。②《中医诊断学》(第一版),季绍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
_02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研究 |
李俊莲 |
_03外感热病理论与临床研究 |
冯明 王卫星 |
_04经方配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
何丽清 许凯霞 |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
_01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 |
穆俊霞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内经;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 |
①《内经选读》,王庆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②《医古文》,蒋力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③《中医各家学说》,严世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_02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研究 |
杨继红 李华荣 |
_0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研究 |
薛芳芸 |
_04历代医家临床学说研究 |
张俐敏 |
_05区域医学史研究 |
冯丽梅 |
100504方剂学 |
_01方剂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研究 |
郭晓峰、柴智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方剂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药学药理学 |
①《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②《中药学》,高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③《药理学》,王乃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_02方剂配伍理论及方剂功效影响因素研究 |
闫润红、梁琦、柴茂山 |
_03方剂创新药物及制剂研究 |
王永辉 |
_04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及临床应用 |
李艳彦 李志勇 |
100505中医诊断学 |
_01中医四诊与辨证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
杜彩凤 梁红萍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诊断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
①《中医诊断学》(第2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陈家旭,邹小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②《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③《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_02中医体质辨识与病证规律研究 |
田松 |
_03中医急症证治规律研究 |
严芳 |
_04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证治规律研究 |
李琳荣 李晶 郭文娟 马梁明 |
二、中医临床学院 |
|
|
|
|
|
|
(1)中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5)学术学位 |
招生人数:15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0506中医内科学 |
_01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
冯五金、王美玲、王健、任顺平、陈小冰、田雨河、芮建红、南晋生、黄沛理、原丽莉、呼亚玲、谭宝、武希润、李廷荃、吴秋玲、刘克勤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
①《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②《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③《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
_02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
马存根、张晓雪、贾跃进、王爱梅、焦黎明、胡风云、尉杰忠、李晨旭、闫卫红、李新毅 |
_03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 |
郑世江、周晓莉、许珂、张莉芸、张改连 |
100507中医外科学 |
_01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的研究 |
赵旭晔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外科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
①《中医外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赵尚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②《中医诊断学》(第一版),季绍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③《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
_02周围血管疾病研究 |
杨涛,郝斌 |
_03中医药防治皮肤疾病的研究 |
贾颖 |
_04中医肛肠疾病诊治研究 |
刘传连,韩丽君,翟春宝,韩振国 |
_05中医药防治泌尿男性疾病的研究 |
王毅东,王靖宇,张雁钢,张利 |
_06外科围手术期及创愈研究 |
吉宏明,张燕忠,徐钧,董永红,雷鸣,蔺涛,张建文,韩冲芳,董秀山,闫慧敏 |
100509中医妇科学 |
_01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基础研究 |
刘宏奇、魏孟玲、刘毓林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妇科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
①《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②《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③《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_02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基础研究 |
张文红、李新玲、王瑞霞、王玉荣 |
_03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 |
崔轶凡 |
_04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 |
索玉平 |
_05中医药治疗妊娠病的基础研究 |
秦奇瑞、王金权 |
100510中医儿科学 |
_01小儿肺系疾病研究 |
秦艳虹 马华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儿科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 |
①《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汪受传,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②《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③《温病学》(21世纪课程教材)第1版,杨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
_02小儿脾胃疾病研究 |
张镁硒 |
_03小儿心肝疾病研究 |
薛征 |
_04小儿肾系疾病研究 |
杨硕平 |
_05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研究 |
段爱旭 |
_06儿童急症的中医药研究 |
方琪玮 |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
_01中医药防治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 |
毋桂花、李莉、李同丽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
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阮岩,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②《中医眼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段俊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③《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④《方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
_02中医药防治眼科疾病研究 |
贺义恒、柴金苗、程娟 |
(2)中医学(代码:1057)专业学位 |
招生人数:114 |
招生对象:获取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5701中医内科学 |
_01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
张爱丽、王步青、刘云、赵保东、王洋、赵勤萍 |
6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内科学 |
①《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_02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 |
陈筱云、苗建英、彭宝红、张海生、崔立俊、郭俊杰、刘亚丽、吕蕾 |
_03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
李廷荃、任顺平、余在先、贾民、马红学、刘竺华、薛幼平、王健、李晶、苏娟萍、郭晓霞、李聚林 |
_04脑病的临床研究 |
王爱梅、陈改花、李万婷、郝丽霞、张晋岳、文雅、赵杰、焦黎明、李宝玲、李小军、刘爱军、杜秀娟、刘建峰 |
_05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
胡志耕、王毅、王日权、牛天福、耿强、祁慧霞、高健元 |
_06肾病的临床研究 |
高继宁、牛春兰、赵怡蕊、朱玲萍、李晓政、宋跃飞、王世荣、王琴、钱雅玉、邢大庆、高艳霞、刘红、霍亚平、李智、边红萍 |
_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
马文辉、冯振宇、郑世江、周晓莉 |
_08肝病的临床研究 |
李双全、郭静 |
_09血液疾病的临床研究 |
杨承玉 |
_10中医药干预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 |
杨丽芳、贾文魁、彭涛、王晞星、刘丽坤、李宜放、汪欣文、倪育淳、史志萍 |
105702中医外科学 |
_01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
朱永军、石岳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外科学 |
①《中医外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赵尚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_02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
张晓丽、郑学军、张恒 |
_03皮肤疾病的临床研究 |
贾颖、赵学义、张玲、李凤仙、燕陶然 |
_04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 |
韩丽君、魏峰明、苏云、温世华 |
_05泌尿男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
李志伟 |
_06外科围手术期及创愈研究 |
赵建更,任鸿,罗文荣,朱少泽,何凌峰,尹红霞、张有福 |
105703中医骨伤科学 |
_01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任锡禄、刘永红、刘海斌、雷鸣、李建伟、张景春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骨伤科学 |
①《中医骨伤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王和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 |
_02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
白根利、孙润芳、张成业 |
_03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
邢士新、赵聚峰、潘星源、薛为民 |
105704中医妇科学 |
_01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床研究 |
刘宏奇、厉健、王红、张淑芬、梁冰 |
1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妇科学 |
①《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
_02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
张文红、高丽霞、张晋峰、李新玲、王瑞霞、赵淑英、申宝林、薛勤梅、李瑛 |
_03中医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研究 |
宫美丽、郭凤荷、李燕、吴艳萍 |
_04中医药治疗妊娠病的临床研究 |
赵红艳、戴梅、赵翠萍 |
105705中医儿科学 |
_01小儿肺系疾病临床研究 |
刘小渭、王晋新、孟亚静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儿科学 |
①《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汪受传,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
_02小儿脾胃疾病临床研究 |
秦艳虹 |
_03小儿心肝疾病临床研究 |
范梅红 |
105706中医五官科学 |
_01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
毋桂花、张志斌、李莉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任选一门) |
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阮岩,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②《中医眼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段俊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_02眼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
葛惠玲、马芬俞 |
105710全科医学 |
|
杨斌、陈燕清、贾跃进、高建忠、窦志芳、王红卫、刘晓晖、李志强、张莉、刘保社、李宏媛、程凤仪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医内科学 |
①《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医院) |
(1)中医学(代码:1057)专业学位 |
招生人数:25 |
招生对象:获取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 |
_01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疾病 |
赵国良 王美玲 白丽 闫建玲 乔占瑞 邢爱萍 孙佳凡 苏荣叶 李红 李爱云 陈小冰 董惠洁 刘美玲 米堃 李英侠 李喜茹 赵国栋 胡珊 袁长玲 郭志芹 梁静 韩宪春 赵小婷 樊凌云 王俊英 王惠生 王塑华 冯慧 |
2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
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张永涛主编/2005年10月/学苑出版社②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 葛均波主编/2013年0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
_02中西医结合防治外科疾病 |
王毅东 任义 杨小钰 吴喜宏 魏原勇 赵文兵 耿仲平 翟秀文 郭晓文 梁毫 王丽萍 王斗 |
_03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疾病 |
李希庆 高素云 范红燕 王建文 李敏 李慧芳 宋小琳 张健 范卫群 |
_04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科疾病 |
杨冬仙 吴冬梅 王志峥 朱红霞 |
_05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疾病 |
张娟 |
_06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伤科疾病 |
李宏 郑峰 黄亚生 温琦 |
四、针灸推拿学院 |
(1)中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5)学术学位 |
招生人数: 6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_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基础研究 |
冀来喜 闫丽萍 梁繁荣 张卫东 赵立新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针灸治疗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
①《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②《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③《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中国中医药。 |
_02针灸治疗脑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
郝重耀王卫强 王杰 马卫平 |
_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关玲 王文琴 吕玉娥 张克镇 |
_04艾灸效应机制研究 |
田岳凤 |
_05推拿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研究 |
李明磊 李建仲 温进中 |
1005Z1中医优势治疗技术(本学科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
_01中医针灸类优势治疗技术 |
燕平 屈玉明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科目:针灸专业考刺法灸法学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考中医外科学 |
①《刺法灸法学》,陆寿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②《中医外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赵尚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_02中医外治类优势治疗技术 |
王海军 黄安 |
_03中医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研究及推广应用 |
金晓飞 靳聪妮 |
(2)中医学(代码:1057)专业学位 |
招生人数:40 |
招生对象:获取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5707针灸推拿学 |
_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临床研究 |
冀来喜 王荣 张卫东 赵立新 |
4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针灸治疗学 |
①《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中国中医药。 |
_02“新九针”器具开发与治疗标准化研究 |
郝重耀 牛庆强 朱少可 曹玉霞 |
_03针灸优势治疗技术的规范化与临床应用研究 |
金晓飞 王海军 乔云英 张天生 靳聪妮 聂培瑞 |
_04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 |
张捷王维峰 王文娜 韦玲 袁晓玲 米晓峰 杨发明 王杰 张卫 高山 高小爱 许静 韩继荣 |
_05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
文洪王树国 王丕敏 吕玉娥 张琳 王文德 田佩洲 王建国 李玲 李峰彬 刘彩林 |
_06推拿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及临床研究 |
韩国伟 李建仲 |
五、中药学院 |
(1)中药学一级学科(代码:1008)学术学位 |
招生人数15 |
注:★本学科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08中药学 |
_01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结构修饰研究 |
薛慧清 刘屏 程永现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中药综合(自命题)④--无备注:611中药综合(自命题)参考书目:①《中药学》(第二版)100分 高学敏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1月②《有机化学》 (第二版)100分 洪筱坤,林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年1月③《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仪器分析》 100 分 梁生旺,万丽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 |
中药化学 |
①《中药化学》(第二版),匡海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②《中药制剂分析》(第二版),蔡宝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③《中药药剂学》(第九版),杨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④《中药炮制学》(第三版),龚千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⑤《中药鉴定学》(第三版),康廷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⑥《中药药理学》(第三版),彭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⑦《中药分析学》(第一版),蔡宝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⑧《药事管理学》(第五版),杨世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_02中医方剂化学研究 |
裴妙荣 |
_03中药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分析 |
张淑蓉 王颖莉 倪艳 郝旭亮 |
中药制剂分析或中药分析学 |
_04中药体内过程分析研究 |
王瑞 |
_05中药制剂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
段秀俊 |
中药药剂学 |
_06中药炮制现代研究 |
张朔生 |
中药炮制学 |
_07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 |
裴香萍 郭宝林 |
中药鉴定学 |
_08中药药理与毒理学研究 |
李会芳 贺文彬 樊凯芳 冯玛莉 康永 肖小河 陈乃宏 |
中药药理学 |
_09药事管理研究 |
闫娟娟 |
药事管理学 |
(2)中药学(代码:1056)专业学位 |
招生人数:10 |
招生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或有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大专学历并有2年以上医药行业实践经历的在职人员。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56中药学 |
_01中药分析技术与质量控制 |
郭景文 朴晋华 王春芳 于如海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④――无备注: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参考书目:①《中药化学》,100分,匡海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②《中药药剂学》75分,杨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③《中药鉴定学》75分,康廷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④《中药学》(第二版)50分 高学敏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1月。注意:参考2011年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 |
中药分析学 |
①《中药分析学》(第一版),蔡宝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②《中药药剂学》,杨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③《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④《药事管理学》(第五版),杨世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_02中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
樊东升 施怀生 吴月侠 朱平 刘近荣 董迷柱 李明花 乔玉锋 秦文杰 王泽山 周海燕 |
中药药剂学 |
_03中药临床应用 |
赵建平 曹学东 赵文 |
临床中药学 |
_04中药市场营销和药事管理 |
李安平 刘星 王志敏 贺李 董燕 |
药事管理学 |
六、护理学院 |
(1)护理(代码:1054)专业学位 |
招生人数:25 |
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护理本科毕业生。报考人员须通过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或具有注册护士执照(在有效期内)。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初试) |
复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054护理 |
01内科护理 |
宋丹 王晓云 赵玉兰 马燕 张静 张彩云 张晓英 要永娟 段秀卿 皇菊莲 毕守红 苏宝兰 李卫华 |
2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自命题)④--无备注:护理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其中:护理学基础占30%(含护理学导论10%,基础护理学20%)、内科护理学占40%、外科护理学占30% |
①妇产科护理学②儿科护理学③基础护理学常用操作技术 |
①《护理学导论》(第3版)》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基础护理学》(第5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③《内科护理学》(第5版)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④《外科护理学》(第5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⑤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郑修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⑥《儿科护理学》(第5版)崔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02外科护理 |
王彩星 樊小开 曲文巧 王菊子 吴春梅 张晓红 张端香 李红梅 张晶 高爱红 阴继华 闫俊萍 |
03妇产科护理 |
崔献梅 王彦俊 |
04儿科护理 |
王丽 王俊卿 |
05老年护理 |
孙建萍 杨支兰 许娟 吴红霞 董花云 |
06急危重症护理 |
石贞仙 张沁连 景霜 武文静 郭俊玲 |
07中西医结合护理 |
马淑丽 谢仙萍 洪珍兰 陕艳 杨莉霞 赵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