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6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二) |
内容 |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二,农业知识综合二科目代码:340)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中选择三门相关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动物遗传学(50分) (1)、名词解释题(约20分) (2)、问答题(约22分) (3)、计(推)算题(约8分) 2、动物生理学(50分) (1)、名词解释(10分) (2)、选择题(5分) (3)、填空题(5分) (4)、问答题(30分)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50分) (1)、名词解释(10分) (2)、选择题(5分) (3)、填空题(5分) (4)、问答题(30分) 4、动物繁殖学 (1)、名词解释(15分) (2)、选择题(5分) (2)、问答题(3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遗传学参考书目: 《动物遗传学》(第二版),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动物遗传学》,吴常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动物生理学参考书目: 《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动物生理学》杨秀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参考书目: 《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动物繁殖学参考书目: 《家畜繁殖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2009,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四版。 三、考查范围 1、动物遗传学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遗传学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掌握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主要畜禽的染色体数;了解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基因的一般结构 特征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过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性;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机制与遗传效应;重组与转座的有关概念。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掌握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理论基本论点;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性及孟德尔遗传的扩展现象,包括不完全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基 因的互补、上位、重叠,“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等遗传现象与遗传规律;掌握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群体遗传学基础 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群体遗传学基本概念;掌握哈代一温伯定律的基本论点及有关证明;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掌握群体基因频 率及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 第七章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掌握三个遗传参数(重复率、遗传力、遗传相关)的概念、估算原理与方法、用途。 第八章免疫遗传学基础 了解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掌握抗体的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 第九章动物基因组学基础 掌握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方法、基因定位方法、动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分子遗传标记及遗传图 谱的概念。 第十章非孟德尔遗传 掌握线粒体DNA的结构、转录、翻译过程掌握由核基因控制的母体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迹的概念及原理,核外基因的遗传特征。 第十一章动物基因工程 掌握基因工程的工具酶、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动物的克隆的概念及一般步骤、基因诊断、掌握载体的种类及作物载体的条件、基因工程的一般 步骤。 2、动物生理学 绪论: 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 第三章血液循环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第四章呼吸 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 动物的采食特点及其调节机制,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及其调节,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鱼类消化器官的构造、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与吸收、消化道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尿的理化性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尿生成的调节,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鱼类肾脏的结构、肾脏的排泄与渗透压调节、鳃的排泄与渗透压调节、鱼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 第八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九章内分泌 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 第十章生殖与泌乳 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活动周期,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鱼类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分泌的调节、卵的生长和最终成熟、排卵和产卵、人工诱导排卵、鱼类的生殖周期 4、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一)动物营养部分 1.概述 (1)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营养物质种类、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0分) (1)水、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3)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4)饲料添加剂 3.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需要量 (1)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2)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的关系 (3)不同生理阶段、生产用途条件下的营养需要 (4)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5)营养与环境 (二)饲料学部分 1.饲料分类:重点涉及以营养为目的适宜分类方法 2.饲料的理化特性及其鉴定分析方法 3.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4.饲料中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内在、外来)及其提高营养价值的途径 5.商品饲料(包括配合饲料)生产的理论基础和质量标准 6.饲料资源开发,为未来动物生产寻求广阔的前景 4、动物繁殖学 绪论 第一章家畜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器官发生发育的过程与调节机理。掌握公母畜生殖系统的组成,公母畜主要生殖器官的解剖组织构造和生理机能,主要家畜生殖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特点。 第二章生殖激素及应用 掌握生殖激素的概念,分类与作用特点;神经激素与生殖;重点掌握垂体促性腺激素,胎盘促性腺激素,性腺激素,前列腺素的种类、来源、理化特性、分必调节、功能与应用;掌握性外激素的概念,研究进展,种类、生理功能及应用概况;生殖激素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公畜生殖生理 掌握公畜性行为基本模式,引发机理与主要公畜性行为特点;重点掌握公畜生殖机能发育规律、精子发生、成熟的场所,过程和调控机理;精子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异常形态结构,精液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和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精子主要生理特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对精子生理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母畜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重点掌握母畜生殖机能发育的规律,性成熟、体成熟、繁殖机能变化与初配适龄,母畜淘汰的关系;母畜正常发情时的症状和几种异常发情的概念,特征与原因;乏情的概念,种类和原因;产后发情的概念和主要家畜产后发情规律,发情周期的概念,类型、阶段的划分,发情周期中母畜的生理变化、过程、规律、发情周期调节机理;家畜发情稳鉴定的一般方法和牛、羊、猪的发情鉴定。 第五章家畜的人工授精技术 掌握人工授精的优越性和技术环节,精子密度、活率、畸形率、精子总存活时间、生存指数、精液常温保存、低温保存、冷冻保存等名词概念,重点掌握各种采精方法,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与保存的原理与方法。输精的基本技术要求,各种输精方法。应用公畜性行为引发机理、表现特点和外环境因子对精子代谢、存活影响的原理,说明各种采精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应用精液稀释、保存原理、结合精液、精子的理化特性、代谢特点,分析提高精液保存效果的综合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分析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第六章受精、妊娠与妊娠诊断 掌握受精、胚胎发育、胎膜胎盘有关的概念和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影响受精、胚胎、胎盘发育的因素和提高受精率,降低胚胎死亡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掌握家畜妊娠识别与建立的机理,妊娠期,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家畜妊娠诊断方法原理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分娩与分娩护理 掌握家畜分娩发动机理,分娩过程与分娩预兆,影响分娩的因素与难产原因,难产助产的原则与预防难产的措施,能搞好正常分娩情下母畜和胎儿的护理,难产情况下,难产原因的分析和相应的助产的工作。 第八章繁殖控制技术 重点掌握发情排卵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胚胎移植的意义,生理学基础、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技术过程,配子和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简述;诱发分娩的意义、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家畜繁殖力 掌握繁殖力的概念和评定指标,主要家畜自然繁殖力与繁殖力现状,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和公畜、母畜常见的繁殖障碍,提高家畜繁殖力综合技术措施。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