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川省2014年度选调中国人民大学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省情及各市州概况 |
内容 | 四川省省情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人口9000万。四川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生活便利,交通体系完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风光雄奇秀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多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优质的生活环境,让四川成为全国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在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科教大省、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特别是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描绘了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美好蓝图,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四川篇章提出了路线图,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大计,人才为本。当前四川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四川迎来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好的发展机遇,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四川省委高度重视聚集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明确指出,“人才是强省之本、发展之源”、“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干部和人才,是关系四川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要立足四川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要,加强干部、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欢迎各类优秀人才选择四川、走进四川,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自我发展的“互利双赢”。 成都市概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行政副省级城市,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辖9区4市6县,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7.6万,其中户籍人口1163万。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腹地,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自然禀赋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时无饥馑,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是西部重要经济中心,有30余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和42所高校,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成都是西部对外开放重镇,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5家落户成都。 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增长13%,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当前,成都正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定地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迈进。 自贡市概况 自贡1939年因盐设市,全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面积4373平方公里,人口327万,是四川省率先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地级市之一。 自贡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以盐化工、机械、新材料为支柱的工业格局,拥有川南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最完整的盐卤化工体系,以及一批全国大型火电、机电设备、石油化工容器生产骨干厂家,电站锅炉、数控机床、工业阀门、CNG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氟化工等产品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自贡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实力,是国家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名列全省前茅。 自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具有独特的的盐、龙、灯文化,赢得了“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的美誉,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有中国七大专业博物馆之一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亚洲最大、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等70余处名胜古迹。 自贡是一座不断发展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84.8亿元,增长13.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2.99亿元、增长13.2%。 攀枝花市概况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与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距成都749公里,南距昆明351公里,是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辖三区两县,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 攀枝花是一座资源富集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93%,是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的核心组成区域,有攀钢、攀煤、二滩电站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农业独具特色,建成有热带水果、早市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等五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是四川省立体农业开发试验区和国家“南菜北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全市人均GDP达60391元,居全省之首;工业化率、城镇化率达72.03%和63.01%,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攀枝花是一座热情包容、充满希望的宜居宜业城市。全市98%以上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形成了阳光、时尚的精神风貌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这里美丽富饶,气候独特,常年平均气温20.3℃,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枝花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好机遇和广阔平台,正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绽放青春、实现梦想的宝地、热土。 泸州市概况 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长江、沱江、赤水河流经全境。辖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和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人口505万。 泸州历史悠久,古称江阳,历来为川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宋明时期即为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与成都、重庆鼎足而立,素有“川南第一州”之称。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酿酒历史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是国家名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泸州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西南出海通道、川南城市群交汇之处,是国家规划的全国道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泸州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近年来,泸州市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及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跨入了“千亿俱乐部”。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迈入了“双百”大城市行列,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呈现出“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繁荣景象。泸州市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提供项目资金、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大气魄吸引集聚优秀干部人才到泸州干事创业。 德阳市概况 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南距成都41公里,东北接绵阳市,东南与遂宁、资阳市交界,西与阿坝州接壤,辖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和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91万。 德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以及三国遗踪庞统祠、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德阳是国家“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拥有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形成了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钻机出口居国内第一。德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广汉向阳镇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德阳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已建成蔬菜、生猪、烟叶、家禽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德阳交通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成德南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中心城区到各县(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德阳综合实力较强,县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城乡群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绵阳市概况 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总人口546万。绵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绵阳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59人,部省优专家75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5.12万人,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密集度在西部位居前列。 绵阳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经济社会曾遭受沉重打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6亿元、比2011年增长13.3%。 当前,绵阳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力争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的关键时期,亟需一批建筑规划、经济金融、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水利水电等专业人才聚首绵阳、共创未来。 广元市概况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毗邻陕西、甘肃两省,辖三区四县,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314万,是全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广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是中国蜀道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的核心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素有“川北门户”之称。境内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机场1个,正在建设中国版图最内陆西北向的通海港口——广元港。广元生态良好,风光绮丽,年均气温16.1度,全市森林覆盖率54%,被誉为“天然氧吧”。现已建成唐家河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个,剑门关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个。广元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960兆瓦,煤炭储藏量6.4亿吨,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00兆瓦以上,是全省规划发展天然气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地区。广元经济发展,前景美好,全市已建成工业园区9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各1个,现代农业园区51个,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68.7亿元。 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热忱欢迎环境保护、能源化工、金融经济、旅游管理、城乡规划、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现代农学、法学等相关专业人才到广元这片热土创业,实现梦想。 遂宁市概况 遂宁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辖两区三县,面积5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东川巨邑”、“川中明珠”、“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美誉。 遂宁风光旖旎,环境秀美,中华侏罗纪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死海、宋朝青瓷博物馆、宝梵壁画等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令人神往。涪江纵贯全市、穿城而过,构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游的独特景观,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城市品牌。遂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与成渝等距140公里,是成渝之间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次级综合交通枢纽。遂宁物产丰富、资源富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实施“六大兴市计划”,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取向,通过做牢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实民生、做美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成为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内江市概况 内江地处成渝之心、巴蜀腹地,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面积5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被誉为“甜城”。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省第二大交通枢纽,是省“十二五”规划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的特大城市,到2015年,将拥有8条高速公路、6条铁路,“成渝客专”通车后,将同时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乡”美誉,涌现了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中华英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正大力实施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利用3年时间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1000名,建设川南经济区人才高地。 内江产业基础雄厚,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纳入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正全力打造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 内江——这片创业的热土,当前正以内江新城、县城新区、重点新镇、农民新村、新兴产业“五新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县区发展振兴“三个加快”为抓手,建设川渝合作桥头堡,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着力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次级突破。 乐山市概况 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面积12827平方公里,辖4区1市6县,总人口354万。 乐山风光秀美,人杰地灵。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有国家级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2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1处。森林覆盖率49.1%。 乐山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岩盐、磷矿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9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650万千瓦。 近年来,乐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乐山市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努力把乐山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新城、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 南充市概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3区5县1市,人口760万。南充历史悠久,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是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的故乡。 南充是川东北重镇,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确立的北部中心城市和全省重点培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3万,是中国绸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南充处于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金融、商贸、科教中心和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南充科教资源丰富,拥有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2所三甲医院,10万多名专业科技人员。 近年来,南充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创新驱动“三箭齐发”,在狠抓项目攻坚的同时,把投资的中心放在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上,把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创新驱动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区域竞争力,呈现出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财税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0.04亿元、同比增长14.2%,经济总量5年翻了一番多、列四川省第五位,主要经济指标由长期徘徊在全省中下游水平上升到中上水平。 宜宾市概况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聚,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称,辖2区8县和1个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190多年的建城史和4000多年的酿酒史,“五粮液”更是享誉中外,是南丝绸之路和“五尺道”古迹的起点,孕育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等仁人志士和阳翰笙、唐君毅等文坛巨匠。宜宾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2处获“绿色环球21”认证的世界级旅游景点,6处国家级、39处省级旅游景点。宜宾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配套,是出川的“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宜宾工业支撑力强,有工业园区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9家,五粮液、天原、丝丽雅、宜宾学院等4个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了“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全国效益最好的氯碱化工企业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维卡纤维生产企业丝丽雅集团公司、西部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以及全国唯一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生产企业建中化工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当前,宜宾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正全力推进,已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广安市概况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紧邻重庆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幅员6344平方公里,人口470万。 广安物华天宝,资源富集。有石灰石、煤炭、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盛产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和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广安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成为连接重庆、成都、武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陆上交通枢纽。设计能力200万标箱的广安港已开港试运行,千吨级船舶可溯江而上。广安环境优美,宜居宜游。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成为全国著名旅游品牌。广安机遇云集,投资首选。是国家确定的川渝合作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市、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教育改革试验区,荣获“中国2010年EMBA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 广安历来把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广安发起“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小平故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达州市概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辖4县2区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90万,是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美誉。2011年全市GDP进入全省GDP“千亿俱乐部”,2012年达到1130亿元。 达州历史悠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达州物产丰饶。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之一;到2015年,天然气净化附产硫磺将达4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煤炭储量7.3亿吨,苎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国的30%。达州产业完备。全市“1+7”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4个园区进入省产业园区“1525”工程。其中,达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川东北地区建成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工业园区,宣汉普光、大竹、渠县工业园区已列入《四川省“十二五”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达州前景广阔。在《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达州被列为四川省培育的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双核五带”发展布局中,达州位于渝广达发展带;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中,达州将会得到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 巴中市概况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66.7%,辖巴州区、恩阳区和通江、南江、平昌3县。 巴中历史悠久。东汉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至今已有1900多年。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民国教育家晏阳初、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等是巴中人民的杰出代表。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为革命牺牲,现健在“三红”人员(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126人。共和国建国之初授衔时,有28位巴中籍将军。徐向前、李先念等曾在这里战斗。巴中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0多种,野生动植物2000多种,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通江银耳驰名海内外。风景秀美,红军文化、自然生态和特色溶洞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6%,光雾山、米仓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诺水河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今年1—9月,全市GDP实现320.65亿元,增长10.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26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0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82元,增长13.8%。目前,巴中正处于“统筹城乡、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城建规划、交通建设和金融、能源、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雅安市概况 雅安全市幅员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0多万,辖两区六县,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一小时车程,是成都以西唯一的交通枢纽、旅游枢纽、物流枢纽、信息枢纽和电力枢纽,也是成渝经济区、攀西资源开发区和川西北经济区三重覆盖的边际口岸,素有“川西咽喉”、“藏区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雅安历史文化悠久,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原为西康省省会,是汉、藏、彝等39个民族的聚居区,红军曾在这里留下翻越夹金山、强渡大渡河的壮丽诗篇。雅安生态优势独具,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62.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Ⅰ级,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分布陆生野生动物470余种、维管植物3000多种,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被誉为“天然氧吧”、“天府之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雅安资源优势独特,是国家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四川省五大矿资源富集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茶叶、林竹、中药材和果蔬等生态特优农产品,是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的地区,被誉为“世界茶源”。 雅安发展机遇空前,在夺取了“4•20”抗震救灾阶段性重大胜利后,全市科学重建的大幕已经开启,全市纳入灾后重建总规划实施项目2527个,估算总投资801亿元,中央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援雅安,雅安自身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灾后的雅安更具潜力、更多机遇,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眉山市概况 眉山古称眉州,北朝西魏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建州,为郡、州、专区治所近1500年。1997年建立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350万,辖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五县。眉山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70余公里,距峨眉山8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 眉山是成都经济区的现代工业新城,培育形成了化工、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电子信息七大支柱产业。2012年,全市GDP实现775亿元,增长14.5%,增速全省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8亿元,增长43.3%,增速全省第2位。眉山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三苏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独占三席,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享有“千载诗书城”的美誉。眉山是生活品质之城,森林覆盖率44.6%,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6.95%,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是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资阳市概况 资阳是四川唯一直接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辖蜀人原乡雁江区,天府雄州简阳市,中国柠檬之都安岳县,元帅故里乐至县,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人口504万。 资阳历史文化悠久。3.5万年前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哺育了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等历史名人,以及陈毅元帅和著名作家邵子南、周克芹、刘兴武等现代英杰。 资阳区位优势明显。市区距成都87公里,成渝铁路、成渝、内资遂、遂资眉高速,国道319、318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成安渝、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综合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新机场高速启动,“多线接成渝、内外大畅通”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资阳正在成为成都交通中心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渝经济区内重要交通次级枢纽。 资阳产业特色鲜明。近年来,引进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40家。造车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及节能、天然气“1+4+2”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柠檬产量占全国80%以上。在安岳、乐至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23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达5000亿立方米。简阳“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龙泉山)被列入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其中191平方公里被定位为天府新区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 阿坝州概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面积8.42万平方公里,辖13县,223个乡镇,1354个行政村。人口91万,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走进阿坝,你就走进了人类军事史最壮烈长途远征中最精彩的篇章。70年前,红军长征途中在阿坝州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 走进阿坝,你就走进了神奇梦幻的旅游圣地。阿坝州拥有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认证三项顶级桂冠的风景区九寨沟、黄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卧龙。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走进阿坝,你就能领略到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当你随意踏入任何一处藏寨、羌村、寺院,你就走进了一幅幅瑰丽而凝重,古朴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画卷。松潘古城墙、桃坪羌寨、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古碉群等数不胜数的古建筑、古村落,是探究古老民族历史与踪迹的人们向往的“民族走廊”。辽阔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举世瞩目的灾后重建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甘孜州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青四省区交界处,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县,325个乡镇,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生活着藏、汉、彝、纳西等25个民族110万人。 甘孜是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孕育出《康定情歌》、《岭•格萨尔史诗》等康巴文化的经典佳作。全州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地热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119万千瓦;天然草场占总面积的61.7%,森林面积占全省的20%;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天麻、虫草、贝母、当归、黄芪等名贵中药材,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和海螺沟、木格措等国家级精品旅游区。 2012年,甘孜地区生产总值175.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10元。根据推进甘孜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需进一步培养引进党性强、懂经济、会管理、善做群众工作的人才,特别是科教卫生、交通财政、城建规划、国土管理、经济金融、社会管理、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人才。 凉山州概况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97万,辖17个县市。2011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亿、百亿大关,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 凉山是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矿种103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素有“川南粮仓”美誉。旅游资源绚丽多彩,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闻名中外。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彝族火把节”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备选名录,泸沽湖摩梭文化是“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凉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州委、州政府按照一手抓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建设,一手抓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扶贫攻坚,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凉山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