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2016年陕西理工学院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二、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现代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提出的历史过程;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五、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六、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的职业;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职业素养。
    学生
    学生的本质特点;当代中小学生的时代特点。
    (三)师生关系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三)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九、教学(下)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种类。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途径与方法
    十一、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养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乡学;家庭教育;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理想人格;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习过程和思想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魏晋南北朝学校教育的变革
    魏晋的学校教育;南朝学校教育;北朝的学校教育。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6、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学校”
    7、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真学”、“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六、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洋务学堂的特点。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七、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改革教育行政体制。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5、严复的教育思想
    八、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指导原则和学制体系; “新学制”的课程标准。
    九、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
    2、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
    3、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十一、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
    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教学论。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
    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维多利诺;2、拉伯雷3、拉斯莫斯;4、莫尔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法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德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四)俄国及苏联的教育制度
    (五)美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六)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学校体系和普及教育;教学理论。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目的;关于教育过程。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七)斯宾塞论教育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九)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学理论。
    (十)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分析哲学教育;结构主义教育。
    (十一)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
    二、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类型。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
    三、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知识的识记及影响知识识记的因素;遗忘;知识应用与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四、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分类。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结构;元认知策略。
    五、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力的内涵;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六、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七、品德心理
    (一)品的心理及相关理论
    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心理的发展理论。
    (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品德培养。
    (三)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心理学策略。
    八、教学心理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原则和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评价
    九、教师心理
    (一)教师心理品质;
    (二)教师职业的职业素质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要参考书:
    袁书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