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联合培养考生考试方式全部为申请-考核制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 |
联合指导教师 |
招生 |
备注 |
钢铁研究总院 |
|
|
10 |
原则上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考生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6 |
|
01 纳米信息器件及系统 |
张 跃 |
李 卫△ |
|
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纳米能源材料与技术 |
03 计算材料学 |
04 先进钢铁材料 |
05 断裂物理与断裂化学 |
宿彦京 |
张启富△ |
|
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6 氢脆与应力腐蚀机理 |
07 腐蚀与断裂的多尺度模拟 |
08 抗氢脆高强度钢的设计 |
09 材料基金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10 电子功能材料失效 |
11 纳米材料力学与环境效应 |
12 先进永磁材料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 |
李 卫 △ |
张 跃 |
|
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3 低合金高强度钢 |
刘清友△ |
尚成嘉 |
|
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4 能源用钢及合金 |
刘正东 △ |
谢建新 |
|
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分别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5 金属涂镀层技术 |
张启富 △ |
李晓刚 |
|
080600★冶金工程 |
|
|
4 |
|
01 电弧炉特殊钢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 |
李京社 |
仇圣桃 △ |
|
分别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电弧炉炼钢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
03 炼铁系统过程优化及低成本炼铁 |
张建良 |
郭培民△ |
|
04 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非高炉炼铁) |
05 钢质量控制与产品开发 |
刘建华 |
仇圣桃 △ |
|
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冶金工程研究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6 钢中夹杂物行为及控制 |
07 钢铁生产新技术及工艺研究 |
08 钢铁冶金工艺理论和软科学研究 |
09 连续铸钢、电工钢 |
仇圣桃 △ |
朱 荣 |
|
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
|
10 |
原则上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考生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5 |
|
01 粉末注射成形与高速压制成形技术 |
曲选辉 |
张少明△ |
|
招收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粉末冶金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控制 |
03 粉末高温合金和粉末高速钢 |
04 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 |
05 高性能能源材料 |
06 硬质合金微结构设计与制备 |
07 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和零件 |
08 材料信息学 |
09 连铸连轧工艺与组织性能控制 |
康永林 |
徐 骏△ |
|
招收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0 塑性加工数值模拟与优化 |
11 先进钢铁材料工艺与组织性能 |
12 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 |
13 现代汽车板工艺及成形理论与技术 |
14 新一代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 |
冯强 |
朱 强△ |
|
招收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5 先进飞秒激光材料加工 |
16 重大工程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寿命预测 |
17 先进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创新工艺 |
18 镁合金强韧化理论与技术 |
张 奎△ |
王开坤 |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分别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9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加工 |
李德富△ |
任学平 |
|
20 难变形材料管材制备加工 |
21 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固态成形与数值模拟研究 |
朱 强△ |
康永林 |
|
080600★冶金工程 |
|
|
5 |
|
01 铁矿石资源高效使用技术、环保技术研究 |
吴胜利 |
庄卫东△ |
|
分别招收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烧结、球团、炼铁工艺理论及新技术研究 |
03 洁净钢与夹杂物及冶金过程的模拟仿真 |
张立峰 |
朱 强△ |
|
04 铝、铜、光伏用硅的精炼、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
05 稀土冶炼分离 |
黄小卫 △ |
张立峰 |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分别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6 稀土发光材料 |
庄卫东△ |
邢献然 |
|
07 锆铪冶金和材料新技术 |
王力军 △ |
宋 波Y |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
|
8 |
原则上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考生 |
080200☆机械工程 |
|
|
5 |
|
01 板带轧制理论与技术 |
张 杰 |
强 毅△ |
|
分别招收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冶金设备力学行为及控制 |
03 塑性成形理论及仿真技术 |
臧 勇 |
单忠德△ |
|
04 机械装备的行为分析及控制 |
05 新型冶金技术装备设计与控制 |
06 材料成形微细观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 |
何安瑞 |
强 毅△ |
|
招收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冶金工程研究院机械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7 金属材料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 |
08 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与控制理论及技术 |
09先进制造技术 |
邱城 △ |
冯明 |
|
分别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10 机电一体化 |
单忠德 △ |
臧 勇 |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3 |
|
01 新型锆基核结构材料探索 |
杜振民 |
蒋 鹏△ |
|
招收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超高强韧钢多层次跨尺度设计 |
03 铝合金析出相与强化机理研究 |
04 铈基大块非晶合金热力学分析及成分设计 |
05 Ti-V基储氢合金相平衡与相稳定性研究 |
06 塑性成形装备技术 |
蒋 鹏 △ |
任学平 |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分别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7 焊接材料研究开发及制造 |
龙伟民△ |
黄继华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
|
8 |
|
080104☆工程力学 |
|
|
|
|
01 工程炸药 |
汪旭光 ★△ |
王金安 |
|
招收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工程爆破 |
081901★采矿工程 |
|
|
|
|
01 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 |
杨小聪 △ |
吴爱祥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采矿新工艺与技术 |
03 矿业经济 |
04 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 |
05 智能采矿技术 |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 |
|
|
|
|
01 复杂共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
孙传尧 ★△ |
孙春宝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浮选及浮选化学 |
03 磨矿环境对浮选的影响 |
080200☆机械工程 |
|
|
|
|
01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战 凯 △ |
马 飞 |
|
招收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车辆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 |
03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 |
04 现代机械设计与方法 |
夏晓鸥 △ |
张文明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5 现代加工技术 |
06 机构分析与综合理论与技术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
|
01 涂层材料与技术 |
于月光 △ |
董建新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金属材料 |
03 粉末冶金 |
080600★冶金工程 |
|
|
|
|
01 有色金属先进材料 |
邱定蕃 ★△ |
薛济来 |
|
招收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有色冶金新原理与工艺 |
03 有色资源综合利用 |
04 有色冶金自动化与信息 |
05 有色金属提取分离技术 |
蒋开喜 △ |
薛济来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
06 资源综合利用 |
07 二次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
|
2 |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
|
|
2 |
|
01 大数据技术 |
周贤伟 |
暂时未定 |
|
分别招收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选择该导师 |
02 下一代网络技术 |
03 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 |
04 通信网安全 |
05 空间通信与信息系统 |
06 无线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
陈月云 |
暂时未定 |
|
07 无线信号传输、处理与优化 |
08 认知移动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