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4年郑州市黄河水利委员会简介信息公告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河南黄河河务局简介 河南黄河河务局是河南省区域内黄(沁)河水行政主管机构,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受河南省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双重领导。承担着黄(沁)河河南段的防洪治理、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程建设与管护等任务。管辖黄河河道711公里,沁河下游河道近90公里,黄沁河堤防总长858公里。现有险工、控导工程183处、坝垛护岸4824道,保护范围12万平方公里。 河南黄河河务局机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设有15个正处级职能部门,下设濮阳(含滑县)、郑州、开封、豫西(含洛阳、济源)、新乡、焦作6个市级河务局及26个县级基层水管单位,直属企事业单位14个。共有在职职工78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0余人,本科学历26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371人,中级职称1425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河南治黄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初步建成了由干支流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分滞洪区等四大部分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新时期的治黄工作中,河南河务局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黄委党组治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管理理念,卓有成效地开展防汛抗旱、规划计划、工程建设、水政水资源、引黄供水、经济发展及各项综合性工作,推动河南治黄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需要,我们真诚期盼更多有志于黄河治理开发的优秀人才加入,贡献自己的才智,让母亲河安澜,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局情简介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黄河流域9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和新疆自治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计划、预防监督、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管理和流域性监测工作,黄河上中游6省(区)3616公里黄河干流和2400公里跨省(区)重点支流的水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工作。同时,作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局下辖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和天水、西峰、绥德三个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及临潼黄河职工疗养院等5个局属单位(分别驻陕、甘两省),局机关设有13个职能处室,下设4个直属事业单位。全局人数1137人,在其中在职职工754人。全局专业技术人才占60%,中级职称以上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一支水土保持专业队伍。 多年来,先后完成了10多项全国和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多项专业规划,主持编制了数十项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了大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10个地(市)、174个县(市、区、旗)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了流域国家级重点监督区、预防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完成了12个城市的水土保持试点工作;承担了多项治黄重大课题和水土保持攻关项目,取得了6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多项;在全流域组织开展了“四大片”重点治理、试点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十多项水土保持重点示范项目,完成了多项水土保持国际合作项目,其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被誉为“世行项目的典范”和“旗帜工程”;制定了70多项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资金“报账制”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召开了10次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5次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局引进先进的“3S”系统,开展了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遥感普查工作,建立了流域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研发了10余个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在“数字水保”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强力推进黄土高原淤地坝“亮点工程”建设和模型黄土高原建设,不断强化黄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为黄河的治理开发及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政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介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黄科院)创建于1950年10月5日,是水利部所属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为全国水利系统非营利性重点科研单位。 2010年机构升格和黄委科研机构整合后,我院机关内设机构有七个:办公室、科研管理处、科技推广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处、监察审计处。单列机构有两个: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超级计算中心、黄河小浪底研究中心。所属机构有十六个:泥沙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汛抢险技术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水力学研究所、江河治理试验中心、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后勤服务管理中心;黄科院、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研究院;黄科院、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黄科院、水文局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黄科院、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黄科院、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黄科院、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黄科院占地面积480多亩,拥有大型试验厅6座(含在建),其他试验厅(室)30多个,拥有先进的科学试验量测仪器和技术设备4000余台(套),全院已实现内部局域网络和外部计算机联网。 “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黄河计量检定中心水工程计量检定站”、“黄河水利委员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推广中心”、“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同时我院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共同授予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黄河研究生培养基地”,现已招收和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60人,进站博士后7人。 六十年来,黄科院紧紧围绕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需求开展学科建设,学科研究领域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延,已初步形成了以河流泥沙、水土保持、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等为优势学科,以工程力学、防洪减灾与水利管理、水资源与水生态、高新技术、灌溉与节水技术、水利信息化与测控技术等为支撑学科的创新体系,涵盖专业达60多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泥沙运动基本理论;黄河流域环境演变及泥沙灾害防治;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水库运用方式;河口演变及治理技术;河流数字模拟技术;土壤侵蚀与模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监测与效益评价;黄河水沙变化;水资源与水生态;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节水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险情预警预报技术;防洪减灾技术;防汛抢险资源配置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管理理论与标准化;防洪工程安全评价、安全检测与隐患探测技术;工程可靠性理论;土力学基本理论;工程物探理论及技术;水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等。 六十年来,黄科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行业公益性专项、国家星火计划、国家“948”引进计划、水利部科技创新计划、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和黄委等资助在内的4000多项研究与开发任务,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自1978年以来,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170余项获黄委级奖;同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了数千篇学术论文,出版科技专(译)著100余部。 现有在职职工40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93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87人,此外还特聘教授、专家30余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治黄科研工作,1991年和199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两次视察黄科院,并欣然题词:“依靠群众,应用科技,治理黄河,造福人民”。温家宝、田纪云、姜春云、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亲临视察黄科院。 黄科院同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印度等国家建立有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现与美国、荷兰、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有科技合作项目。 “科学、民主、创新、超越”是黄科院的精神,面向黄河治理开发与经济建设是黄科院的宗旨。我们愿竭诚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规划设计与管理单位密切合作,在水利水电、交通、农业、石化、生态及其他领域提供优质的服务,共同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下段,两岸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全河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目前枢纽共装有7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10MW,设计年发电能力约14亿kWh。 为实现枢纽的统一管理和运用,1983年成立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现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1996年5月,经批准改制成立了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为保证枢纽工程继续发挥综合效益和行使水行政职能,原"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名称不变。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以发电为主,金属冶炼、水电工程施工、水电检修、酒店餐饮、旅游、养殖、咨询监理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目前集团公司在职职工293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7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0人,专业门类包括电气、机械、水工、建筑、电子、计算机、冶金、养殖、经济、法律等。 三门峡水利枢纽有着许多古老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开凿的"人门"、"神门"、"鬼门"已和大坝融为一体;矗立在大坝下游的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黄河古栈道无不充满着神奇色彩。枢纽蓄水发电时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岚影沉浮、轻舟犁浪,千年古峡已成为豫西旅游胜地。 法定代表人:张保平 联系人:赵冰 联系电话:0398---2992363 联系地址:河南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 邮编:472000 企业网址:www.hhmz.com.cn(或hhmz.lonwin.com.cn) 诚邀有志之士加盟! 山东黄河河务局简介 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派出机构,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是山东黄河的水行政主管机关,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山东黄河治理开发、管理与保护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根据黄河治理开发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山东黄河综合规划和有关专业或专项规划,根据授权,负责山东黄河有关规划和项目的审查、审批、评估及中央水利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的组织实施;负责山东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监督,统筹协调山东黄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山东黄河防汛抗旱工作,承担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汛抗旱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山东黄河河道、水域、滩涂、岸线和堤防、险工、控导、涵闸等工程设施的管理、保护;负责职权范围内的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查处水事违法行为,调处市际黄河水事纠纷等。 山东黄河河务局机关座落在山东省济南市,设有15个正处级职能部门,下属机构设有8个市局、30个县局和15个局直单位。其中,分别在东营市、泰安市、济南市设有河口管理局、东平湖管理局、济南河务局三个副厅级事业单位,在菏泽市、聊城市、德州市、淄博市、滨州市分别设有菏泽河务局、聊城河务局、德州河务局、淄博河务局、滨州河务局五个正处级事业单位;在沿黄县(区、市)共设有30个县级河务局。在济南市还设有省局直属的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山东黄河职工学校、山东黄河医院、山东黄河河务局机关服务处等十多个局直单位。山东河务局机关、8个市局机关和30个县局机关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目前,全局现有在职职工67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96人,本科学历人员321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90人,中级职称人员1453人。 黄河从菏泽东明县流入山东,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市25个县(市、区),自垦利县流入渤海,河道全长628公里。山东黄河经过历代治黄人的拼搏与奉献,现已初步建成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有各类堤防1523公里,险工、控导工程265处,建有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等蓄滞洪工程。有引黄涵闸63座,通过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为山东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还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引黄济青等跨流域及远距离调水任务。 “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山东这片热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治黄人的梦想与成长。山东黄河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汇聚齐鲁大地,共同承担母亲河的治理与开发工作。我们真诚期盼更多人才来服务于母亲河,让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黑虎泉北路159号 联系电话: 0531-86987320 联 系 人:贾先生 黄河水文概况 黄委水文局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是黄河流域(片)水文行业的主管部门,担负着黄河流域(片)水文站网规划、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干支流河道、水库及滨海区水文测验、水资源调度管理、水质监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基本规律研究和水文测验保护区内的水政监察工作,在黄河治理与开发、防汛与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 黄委水文局按照流域特征和业务特点,按三级管理四级机构设置,下设水文水资源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文站及水质监测中心三级。根据区域管理工作的需要,下设上游、宁蒙、中游、三门峡、河南、山东等6个水文水资源局,6个水文水资源局下设17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全局共135处水文站,81处水位站,889处雨量站,37处水面蒸发观测站,负责全流域的雨、水、沙、河道、水库、滨海等水文要素测报工作。机关设有14个职能部门和10个科研、生产、经营、后勤部门。 截止目前,全局共有在职职工217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9人,具备高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397人(教授级高工6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02人(博士13人)。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简介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于1975年,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单列机构,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资源保护行政职能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承担。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规划;负责流域跨省(区)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管辖范围内重要水功能区管理;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许可、流域重要入河排污口监管;负责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监测,指导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站网建设、管理和水环境监测;指导协调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生态保护和地下水保护;参与协调省际水污染纠纷、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负责黄委直管水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等。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人员编制是225名,其中行政执行人员编制65名,公益事业人员编制160人。现有在职职工中本科79人,硕士61人,博士12人;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工程师资格57人,具备高级工程师资格58人,具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19人。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关内设机构有: 1、办公室 2、计划财务处 3、监督管理处 4、规划科技处 5、人事劳动处 6、保护协调处 直属事业单位有: 1、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2、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 3、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培训中心 4、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关服务中心 派出机构有: 1、黄河上游水资源保护局 2、黄河宁蒙水资源保护局 3、黄河中游水资源保护局 4、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局 5、黄河山东水资源保护局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职能、转变观念、探索创新,努力提高全面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职责的能力,在监督管理、规划环评、水质监测、科研研究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黄委新闻宣传出版中心 黄委新闻宣传出版中心作为黄委治黄专业宣传部门,主要职责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负责编报治黄宣传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治黄宣传报(网)、电视、期刊等宣传平台的管理;承担黄委重大宣传与水文化建设项目与活动;承担治黄宣传的日常工作及舆情监控;承担黄河文史资料征集与研究;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黄河水利出版社国有资产运营管理。 黄委新闻宣传出版中心机关内设机构有: 1、办公室(新闻宣传处); 2、计划财务处; 3、人事劳动处(党群工作部)。 直属事业单位有: 1、黄河报社(黄河网站); 2、黄委有线广播电视站; 3、黄河博物馆; 4、《人民黄河》杂志社; 5、《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 6、《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社; 7、黄河志总编室(黄河年鉴社); 8、黄河国际论坛秘书处(《黄河国际论坛》编辑部)。 企业: 黄河水利出版社; 郑州金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闻宣传出版中心事业编制168人。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使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到有序,从信息资源低层次重复开发到高水平整合与共建共享成为现实,是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治黄信息化发展和“数字黄河”工程建设需要,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于2002年合并组建了黄委直属副局级事业单位——黄委信息中心。 截止2014年11月,黄委信息中心共有在职职工39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79人,工程师90人。黄委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全河通信及计算机网络业务的行业管理,编报系统内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承担着全河骨干通信、计算机网络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行管理。 作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黄委信息中心不断适应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开拓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数字黄河”工程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先后建成了全国水利行业最大的防汛通信专网和计算机广域网,第一个数据中心,规模最大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层面最广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现代化的信息工程体系,已经成为治黄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黄河治理成就的重要标志,为治黄决策与工程效益的发挥,提供这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信息保障。 多年来黄委信息中心紧密围绕黄河治理与开发的中心工作,在水利信息化的生成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以来,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该项目同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委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黄委(副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黄委创新成果重大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八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黄委信息中心在全力支撑“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数字黄河”的品牌优势,以创新发展为先导,以量化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为主题,培养核心竞争力。坚持“团结拼搏,共创价值、和谐创新、共享繁荣”及“网络好,服务更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寻求和开拓外部市场,服务黄河,服务社会,发扬“ 改革创新、只争朝夕、艰苦奋斗、团队合作”的精神,真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我中心工作,合作全河通信,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开拓进取,共创未来。 人才需求类型:?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12号 邮编:450004 联系人:王浩 电话:0371—66020012 传真:0371—66023796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