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过。
如:过门不入。
❷ 渡过。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❸ 过去。
巴金《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上海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民党政府用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❹ 通过;合乎某种标准。
如:过考。
❺ 婉词。过世;去世。
丁玲《母亲》:“现在妈过了,家里也冷清。”
❻ 方言。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乳腐过粥很好吃。
❼ 超过,超越。
如:聪明过人。
❽ 过分;太甚。
柳青《铜墙铁壁》:“几个胡匪兵都同情班长,说排长太过了。”
❾ 来访;前往拜访。
如:过访。
❿ 交往,相处。
如:过从。
⓫ 交谈。
老舍《柳家大院》:“他就是这么个人——和‘文明’人要是过两句话,替别人吹几句,脸上立刻能红堂堂的。”
⓬ 到达;前往。
沈从文《泥涂》:“秃头七叔正在运东西过花园新找的那住处去。”
⓭ 过失;错误。
沈从文《蜜柑》:“我们没有朋友,在此是师母的过。”
⓮ 传染。
如:孕妇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场合,以免过着疾病。
⓯ 度过;过活。
巴金《春》:“可怜鸣凤,她在这儿过的大半是苦日子。”
⓰ 继入、赘入或嫁入。
如:过继;过门。
⓱ 方言。缘故。
孙犁《光荣》:“‘他没有信来,是离家远的过。’婆婆说。”
⓲ 量词。遍,次。
鲁迅《马上支日记(七月六日)》:“今年又记得起来,翻检一过,疑难之处很不少。”
⓳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
沪剧《罗汉钱》:“张家庄姑娘虽然多,啥人和他比得过?”
⓴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毕。
巴金《春》:“她和两个弟妇王氏、沈氏同来,道过喜以后她们就留在这里打牌。”
㉑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
茅盾《子夜》:“刘玉英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十七岁前读过几年书。”
㉒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曾经有过某种性质或状态,有同现在相比较的意思。
如:作为一个歌星,她也曾红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