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怕困难,意志坚定的人很少,我们经常因为一点芝麻大的事而不高兴,搞的大家都不愉快,又会因为碰到了点困难而退缩。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归纳1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归纳2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归纳3
    《齐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背景:
    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字词:
    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唿。
    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富贵:指富贵的人。
    其:指良人。
    未尝:不曾。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蚤:通“早”。
    施: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
    卒之东郭墦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墦间,坟墓间。
    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道:方法。
    讪:讥讽。
    中庭:庭院中。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骄傲。
    希:通“稀”。
    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餍酒肉而后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餍酒肉而返;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之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