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2022


    在旧的一年过去以后,我们将迎来的是新的一年,而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人们也叫做元旦,那么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呢》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2022。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初、始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传说上古的三位贤帝——尧、舜、禹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受人爱戴。后人就将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视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及“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到了辛亥革命后,改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即我们所说的“元旦”。
    现今,元旦的民俗也伴随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改变。看跨年晚会,或者外出游玩,抑或与亲朋好友相聚小酌,中国人庆祝元旦的方式更加多元和丰富了。
    中国元旦吃什么?
    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
    饺子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关于元旦的诗句古诗
    1、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6、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9、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0、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1、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