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水文灾害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水文灾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频繁)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a、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c、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特别是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量大
    d、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e、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f、异常年份降水增多
    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
    c.退耕还湖;
    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f.修建分洪蓄洪区;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
    i.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等.
    案例2:黄河中游黄土平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 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案例3:淮河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①扇形水系,支流众多、汇水速度快、水位上涨快;
    ②流域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十分缓慢;
    ③河道弯曲狭窄,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
    ④湖泊淤积,蓄洪能力差;
    ⑤流域内暴雨频繁、水量丰富。
    淮河多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①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
    ②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围垦);
    ③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补充】
    城市内涝:
    造成内涝原因: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②城市排水系统落后
    ③城市规划不合理
    ④应急措施不得力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
    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③东部季风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
    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陡坡开荒
    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洪水的高风险区进行开发和建设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水文灾害